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福州海關統計,二00六年福建省累計出口水海產品二十點五八萬噸,價值二點九二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約五成四和五成二,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但由于受國外貿易壁壘以及內部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該省水海產品出口仍將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蹣跚前行。
首先,“外患”方面,貿易壁壘狙擊出口。以日本為例,從二00六年五月二十九日起,日本正式推行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肯定列表制度”,所涉及的農產品由一百三十種增至一百三十五種,被檢測允許存在的殘留農藥由七百二十四種縮小到二百二十九種,農藥殘留標準有九千個增至二點八萬個,大大抬高了水海產品出口到日本的門檻。
此外,美國沃爾瑪和全球最大的達登連鎖餐飲集團均發布明確消息,所有蝦類產品的供應商和生產商必須滿足BAP標準(《最嚴謹的水產養殖規范》),并通過美國養殖認證委員會(ACC)的認證,否則不予采購。歐盟也于二00六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強化了食品安全的檢查手段,增加了對已經準入歐盟市場的食品安全問責制,并且要求從食品生產的初始階段就必須符合食品生產安全標準,否則歐盟委員會將取消其進口資格,并將相關外國企業列入“黑名單”。
其次,國內環境污染、成本增加、競爭加劇是制約福建水海產品出口的“內憂”。近年來中國水產區周邊經濟發展迅速,電子、五金、食品加工、化工等行業的生產活動,嚴重污染了水產區的水質,導致水海產品品質下降。
行業利潤不斷下滑,水產加工發展動力不足。由于主要出口市場的農殘檢測項目不斷增加,使得用于出口市場的檢驗檢疫費用不斷攀升;同時由于柴油、勞動力等捕撈成本的上升,導致水海產品的出口成本不斷增加,水產加工出口行業發展后勁不足。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