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圖1:大眼幼體
圖2:豆蟹
2007年3月18號,江蘇省如東縣苴鎮養殖戶季本成的豆蟹養殖場里,進行著一筆交易,精明的客戶兵分三路監督著質量、重量和包裝,他們監督的就是這些豆子大小的螃蟹。
5個湖北客戶要以510元一斤的價格購買260斤豆蟹,他叫季本成就是這小螃蟹的主人,雖然他小心地進行著每個環節,但還是出現了火藥味
季本成:“我沒說要把水賣給你啊。”
客戶:“那你看看。”
湖北客戶何華光:“這個苗子撈上來以后,多放一段時間,多淋一下不至于這么多水吧。”
原來,是客戶嫌豆蟹帶的水太多,增加重量。整個現場在爭吵聲中變得手忙腳亂。
湖北客戶何華光:“我建議下半年,你們兩位到我們建的池子上面看我們賣螃蟹,別人是怎么樣對待我們的。看我們買商品蟹的時候,別人是怎么對待我們的。”
季本成看客戶發了火,雖然心里有些委屈,但還是用海綿在豆蟹盆里仔細的吸水,并且囑咐員工對客戶態度要好些。
季本成:“我在和他們說,不要和客戶爭論,爭論他們也不會接受,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雖然一場爭執在季本成的禮讓中平息了。但這是他本年度第一批客戶。他怕再出問題,所以監督著稱重,包裝的全過程,然后把包裝過后的螃蟹扔在水里。
季本成:“這是打包以后的涂水過程。養殖商品蟹成活率的高低,關鍵就是這個涂水過程,要把這豆蟹里面所有的泥沙和臟水全部用清水沖掉,保證在運輸過程中沒有什么損耗。”
這些湖北客戶要經過15小時的車程才能趕回家,他們回去把這些豆蟹養殖8到9個月,就可以銷售商品蟹了。季本成就是這樣在爭吵中完成了一筆筆交易。每年也都有40到60萬元的收入。
中華絨螯蟹需要在淡水和咸水的交界處繁殖,苴鎮地處長江入海口,所以,一直是蟹苗養殖基地。58歲的季本成以前是苴鎮的副鎮長,退居二線之后養起了豆蟹。2003年1月,季本成不顧家人的反對,硬是從朋友那湊了28萬元建起了13個豆蟹棚,他從螃蟹孵化廠買回了130斤25天大的蟹苗,也叫大眼幼體,投了進去。
季本成:“這種就是大眼幼體,也可以講是世界上最小的,能看得見的螃蟹。”
記者:“它就是螃蟹的嬰兒是吧?”
季本成:“對,它就是螃蟹的幼蟹,最小的螃蟹了。通過豆蟹棚的孵化,40天左右就變為豆蟹。”
所謂的豆蟹就是跟黃豆差不多大,統稱為豆蟹,也叫五期幼蟹。就能出售給養殖戶了。”
當時苴鎮養蟹苗的人也只有50幾戶,主要銷售給本地和安徽的一些商品蟹養殖戶。季本成本想一個多月之后,按每斤400元的市場價也可以收入13萬元。可是剛入行的他根本就沒有養殖經驗。
季本成:“人家的豆蟹都賣得差不多了,我才開棚賣。賣了一段時間之后,棚里到底還有沒有豆蟹了,心中也沒有數。”
每年的1月到4月是豆蟹養殖期,3月末到4月初的豆蟹銷售旺季。4月份的時候來的客戶就比較少了。豆蟹的價格從每斤400元猛降到了25元。雖然季本成已經賣出了270斤但還是賠了8萬多元。
季本成:“三方面的資金虧了之后,向家人和朋友都不好交代了。所以自己的思想上是沒落的很。”
眼看到4月中旬了,季本成還有400斤豆蟹沒賣出去,就在他著急上火的時候,來了一個要買30斤豆蟹的湖北客戶,聊天中他給季本成透露了一個市場信息。
他說湖北的監利縣是個養蟹大縣,他們以前都在遼寧和江蘇贛俞等地買豆蟹都要400多元一斤,而季本成的客戶群都在本地,他也想拓寬市場。季本成決心主動出擊,先到湖北去看看。
季本成:“哎呀,到了湖北以后,到處都能見到是圍網養殖的,當時湖北的商品蟹就拿1兩五左右的來說,它都賣到十七八塊錢一斤。養商品蟹的有利可圖,養商品蟹的積極性也很高。”
季本成挨家挨戶介紹自己的養殖規模和售后服務,承諾只要客戶上門,他負責全部的住宿運輸等費用。
果然2004年3月豆蟹剛剛上市,季本成的養殖場就來了第一批湖北客戶,可是客戶的精明也著實讓他長了見識。當時,他們一共來了7個人要買130斤豆蟹,季本成開出了600元一斤的價。客戶們商量過后派出了何華光做代表,狠狠的往下殺價。
季本成:“他說300元每斤,我說不行。300元每斤怎么談,談了以后談不起來了。談不起來以后,他回頭走了,走了以后又過來了,他又繼續跟我談,能不能適當照顧我一點。”
湖北客戶何華光:“因為買他的豆蟹成本高,我們那邊出售商品蟹的價低。所以我們覺得他賣的價格偏高。最后我們通過中間人協商,就是說450元每斤成交。”
經過一天的軟磨硬泡價格才談妥,第二天撈苗裝貨之后,到了要付錢的時候,客戶卻又提出了一個另季本成不能接受的說法。
湖北客戶何華光:“我跟他說我要壓15000塊錢,等到夏季收獲了,再還給你。”
客戶的精明也讓季本成很為難。他當然不愿意把自己的錢壓在客戶那八九個月,所以雙方爭執了起來。
湖北客戶何華光:“我說我是第一次跟你打交道,我要看你的誠信,對于我們湖北養殖商品蟹的是不是誠信為本。”
季本成:“豆蟹已經撈起來了,不給他也是有損失。湖北人精明就精明到這里了。”
蟹苗已經裝箱了,如果再放回塘里就會有至少30—40%的損傷率。所以季本成無奈的答應了。幾個月過去了,心里沒底的季本成打了多次電話去催款,但對方仍然強調年底再還。
季本成:“當時他說他的回捕率達到30%,他的商品蟹規格平均每個長到1兩8。當時他就說他是一個豐收年。”
養殖商品蟹只要有20—30%的成活率,就能確保當年能賺到錢了。客戶隨即也把15000元錢還給了季本成,像這樣欠季本成錢的客戶那一年就有3個,共欠了2萬多元,至今還有8000多元沒追回來。從那以后,季本成得到了教訓。
季本成:“我寧可和你做朋友,送給你一點點,我也不會賒欠給你。這樣他也能接受,我也能接受。”
以后,客戶帶多少錢,他就賣多少蟹苗,然后再少量地送點給他們。從那以后,季本成也逐漸了解了客戶的心理狀態,他們是怕蟹苗成活率不高,會影響自己賣商品蟹的收入,所以季本成打算提高自己的蟹苗質量,讓客戶挑不出毛病。于是他決定增大蟹苗的規格,提高客戶養商品蟹的成活率。
季本成:“應該說每斤8000頭以下的豆蟹,它的成活率要高于每斤1萬頭以上的豆蟹。因為豆蟹大了,體質好了,抵抗力強了,成活率就變高了,這必然是個規律。”
蟹苗的規格大了,勢必會提高成本。于是季本成琢磨著如何才能降低成本,他發現用鍋爐給豆蟹棚加溫是投入的一大塊。他先后咨詢了上海水產大學和水產研究院的專家,最后找到了一個既節省成本又可以保溫的方法,就是直接采用相對恒溫的地下水,不用鍋爐加溫。
季本成:“地下水當時出來就是26度,有溫度穩定的地下水出來以后,到大棚里的溫度也就比較穩定了。能保證大棚里的溫度,都在20度左右,這樣就把成本節約下來了,最起碼在這個方面每年能節約1萬8千元錢。”
地下水的相對恒溫,再加上用透明的塑料大棚保溫,豆蟹棚的溫度就會很穩定。這樣季本成節既省了成本也提高了蟹苗的質量,他還在湖北當地做了廣告,2005年春季,他的養殖場里一下子涌進了100多個湖北客戶。季本成雇了十幾個人撈蟹苗。
5天之內600公斤豆蟹被搶購一空,季本成當年就收入了48萬元。供不應求的局面讓他想到了要擴大規模,他想聯合其他養殖戶統一價格,縮小客戶殺價的空間,共同對抗市場。2005年5月,他找到了當地中等規模養殖戶陳小彬,沒想到卻碰了釘子。
季本成的合作伙伴陳小彬:“最主要的一點是怕他把我的客戶拉過去了。”
面對同行的不信任,季本成決定自己先擴大規模,所以當年他就貸款投資了15萬元,又建了20個豆蟹棚,出苗量已經達到了1500公斤。
記者:“你這所有的成本都加在一起,能占全年毛收入的多少?”
季本成:“按照我的收入跟成本能占到50%到60%。”
規模擴大也吸引了更多的客戶。2006年春季季本成的養殖廠來了200多個湖北客戶。就在這時,讓他碰了釘子的陳小彬的客戶卻比以前少了很多。
季本成的合作伙伴陳小彬:“感覺自己的老客戶、老朋友至少走掉了四成,就是60%的人留下來了,就是有了流動性了。”
原來苴鎮養殖戶的數量劇增到了100多戶,可供選擇的目標多了,陳小彬的客戶就逐漸被大規模的養殖場吸引走了。他意識到,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大規模把客戶拉住。
季本成的合作伙伴陳小彬:“上了規模了然后就能把這個批量給弄上去了,人家客戶就是要100萬、200萬、1000萬、2000萬我們也就一下子就都能搞的起來了。”
所以他意識到了擴大規模的重要性,他想到季本成曾經向他說過要聯合的事,于是陳小彬主動找到了季本成,并且談到了具體合作方式。
季本成:“在客戶多的情況之下賣苗子實行聯合,你有多少苗子人家需要多少苗子,相互之間進行調配。”
季本成的合作伙伴陳小彬:“不分你我,作成了一個整體,變成了一個聯合體。老客戶也可以在我這邊,也可以在他那邊。”
目前和季本成聯合的已經有了8個養殖戶,而且人數還在增加。他們共打一個品牌,統一市場價格,讓客戶既有選擇的余地,又可以成為他們的忠實客戶。這樣生意就好做多了。2007年季本成預計會有40多萬的收入。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