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水產門戶網據和訊:陽澄湖大閘蟹作為國內最知名的蟹種,擁有一整套認證標準:在陽澄湖113平方公里自然水域生長6個月以上;按統一時間開捕;經政府和協會相關監管人員當場鑒定、認定為合格產品(其中母蟹不低于2兩,公蟹不低于2.5兩)并佩戴防偽鎖扣。記者了解到,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將佩戴新款防偽鎖扣,并嚴格按照產量核發,目前為每20畝發放6000個。
經過上半年的持續下跌,海參價格在160元/公斤企穩,市場預計下半年海參價格環比上漲可期。自去年11月底秋捕季結束至今,水產板塊股價隨海參價格出現了持續下跌,股價大幅下跌已基本反映了市場對上市公司盈利的擔憂情緒,目前股票的估值具備較高吸引力。因此,以海參價格企穩為契機,水產板塊或迎來反彈行情。
海參價格有望企穩回升
上半年由于南參和北參同時放量的沖擊,以及宏觀經濟低迷拖累類奢侈品消費,海參價格持續低迷,威海水產品批發市場大宗報價由年初的216元/公斤降到了目前的160元/公斤,跌幅高達26%,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下跌了7%。不過,海參價格在160元/公斤持續已有兩個多月,給市場一種企穩的新號。
市場預計下半年海參價格環比上漲可期,這一方面來自南參沖擊減弱,另一方面來自秋捕海參出皮率高的常識判斷。
北參南養因養殖戶虧損將減量。北參南養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地區,以福建浮筏養殖模式為例,南養成參的最終成本大約在140-150元/公斤,而今年春季福建成參價格大約為110元/公斤,意味著每公斤成參虧損約30-40元。南參養殖的大面積虧損嚴重挫傷了養殖戶積極性,預計明年南參養殖數量會大幅度下降,對北參沖擊減弱。此外,南參主要集中在春季上市,秋季影響降低,進一步削減了對北參的沖擊。
秋捕旺季提振漲價預期。當前春季捕撈期已經結束,上半年山東圍堰海參均價大約為140-150元/公斤,環比和同比均有回落。根據海參價格季節波動規律,由于秋捕海參的出皮率高,價格一般較春季高20元/公斤左右。市場預計秋季海參價格不會低于160元/公斤,有可能不低于180元/公斤。海參的放量和海參價格的環比上漲,都會使得行業短期的改善性機會較為突出,從而提高板塊的業績和估值水平。
行業重心或轉向品牌建設
過去幾年,養殖戶對下游議價能力較強,資源掌控力即可等同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行業龍頭將重心放在了海域資源的不斷擴張上面。經過多年的瓜分、調整,目前可供爭取的海域資源已非常有限,未來海域擴張或可期待,但已不再是公司的重心,而利用先發優勢拿下豐富海域的上市公司則擁有了重要的資源優勢。
根據機構分析,近些年,隨著海參養殖技術的進步、養殖規模的持續放大,全國海參供給的持續、快速增加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再加上國內海參產品在質量等方面魚目混雜,海參行業因此而正在經歷洗牌。養殖戶對下游的強勢正在逐年減弱,各企業的盈利模式必須通過戰略轉型實現升級,從單純地依賴海域資源走向營銷與品牌建設。
上市公司逐步加大營銷與品牌建設力度。例如:好當家(600467,股吧)近年開始加強渠道建設,公司以北京、濟南、上海、煙臺、青島等銷售大區為核心,將產品向全國的餐飲、專賣等渠道鋪設,并聘請了一批擁有消費品行業營銷經驗的人才負責公司整體及各大區的銷售工作。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中期,公司的直營店數量已經增加至32家。獐子島重點打造海參“北緯39度”品牌的資源稀缺性,公司現有專賣店數量300家左右,有近100家合作伙伴,未來力爭在商超渠道實現品牌認知度,在專賣店渠道實現價值增值,在餐飲渠道則會逐步嘗試通過菜單標注原產地、派駐導購人員等方式實現品牌認知。
建議
投資者跟蹤兩類個股。一是產品價格有望上漲的個股。其中,大湖股份較為典型,因為品牌的溢價效應開始顯現,而且冷水魚等水產品將成為拉動公司業績高成長的引擎。海參價格持續上漲也有利于東方海洋的估值,可跟蹤。二是養殖面積持續拓展的公司,如獐子島、壹橋苗業、好當家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