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2月,新疆石河子瑪納斯河流域管理處大泉溝水庫出產的鰱魚(白鰱、花鰱)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這標志著新疆石河子墾區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已步入規范化的軌道。
大泉溝水庫始建于1954年,是一座平原水庫,總庫容4200萬立方米,匯水面積11平方公里。瑪納斯河流域管理處1960年引進家魚品種,1964年四大家魚孵化成功,生產規模逐年擴大,水庫最多年份可生產鮮魚400多噸。這幾年,該處采取捕大留小、限制產量的辦法,利用高價格的春夏期捕撈上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每年鮮魚捕撈量控制在200噸左右。該處還承擔了農業部、自治區、兵團下達的科研任務,取得了一批漁業科研成果。其中“白鰱冷凍精液的研究”獲自治區科研成果三等獎;“高鹽度魚池魚類越冬試驗”獲兵團科技成果三等獎;“大泉溝水庫漁業高產技術”獲農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如今,瑪納斯河流域管理處已成為新疆重要的商品魚基地和魚苗孵化基地。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產品消費在飲食消費中的比例不斷升高。人們更加渴望能食到“綠色”水產品。
該產區通過此項認證后,不僅保證了商品魚的飲食安全,從而更加保障了新疆水產品苗種的質量安全,為新疆實現水產品準入制和追溯制奠定了基礎。據悉,今年該處還將申報鯉魚、鯽魚、團頭魴、南美白對蝦、中華絨螯蟹、斑鱖等水產品種的無公害產品認證。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