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大連海島人民抗災自救漁業生產基本恢復
在這次百年罕見的風暴潮中,大連長海縣損失了8.6億元,占大連市海洋漁業總損失14億元的61.4%。全縣干部群眾克服困難,積極抗災自救,目前百姓生活穩定,海洋漁業生產基本恢復正常。14日,市委常委、副市長劉俊文率市海洋與漁業局、市農委、市水務局、市林業局等相關涉農部門主要領導赴長海察看災情,對海島抗災自救工作給予肯定,并要求縣鄉各級政府積極協調落實抗災貸款和生產苗種,使海島早日恢復昔日的“肥田沃海”。
3月4日的風暴潮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對海洋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海水育苗、浮筏及網箱養殖、捕撈及養殖船只、漁業基礎設施等方面。由于全縣預警工作到位、漁業產權制度改革激發了企業主和漁民的生產自救積極性,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記者在大連長海縣廣鹿島、小長山島、大長山島等受災較重地區看到,部分海島務工人員陸續上島,積極投入到抗災自救中去。位于廣鹿鄉的大連福合海珍品養殖公司總經理劉福合告訴記者:災害發生后,公司養殖的3萬公斤海參全部被卷到灘涂上,截至目前已撿回可用海參1.5萬公斤。在位于小長山島的大連昌海全福水產有限公司,災害造成的損失達3600余萬元,公司正在積極運作貸款,爭取早日恢復生產。災害發生后,長海縣各級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揮下,以最快速度恢復了全縣供電、供水和供熱,同時抓好社會保障工作,發動社會力量抗災自救。獐子島漁業集團在自身受災的情況下,斥資1億元收購養殖業戶的受災養殖產品,還拿出1000萬元用于支持漁民自救。一些企業和大戶也主動找到當地鄉鎮政府,表示愿意為搶險救災出錢出力。目前,長海縣政府已安排抗災自救資金120萬元,金融部門發放抗災自救貸款1497萬元,市政府下撥的560萬元救災專項款和市農委配發的10噸塑料棚膜也都已經發放完畢。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