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是建立水產園區。在5年內先后建立了大麻海北圩、洲泉湘溪等3個省級水產養殖園區,總面積 4646 畝。園區產、供、銷實行統一管理,規模效應顯著。
二是專家蹲點。派出3名專家到大麻、洲泉水產園區蹲點指導,開展上門技術服務,深受養殖戶歡迎。
三是優化品種結構。除了常規品種外,近年來重點發展特種水產養殖,經濟效益顯著,如外池甲魚,2006年畝收益達到12400 元,烏鱧畝收益達到5600元。
四是樹立品牌意識。如市水產協會注冊的“蝦池花鱉”,被評為省農博會金獎,2003年該產品還被評為綠色農產品;太湖白魚、烏鱧被評為無公害農產品。2006年該市水產養殖總面積15930萬畝,產值1168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 4.58 %,而養殖面積只占耕地面積的 2.82 %。全市水產養殖平均畝收益達1600 元,水產園區畝收益4360 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