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4月21日14:00左右,杏林新陽大橋沿杏濱路往集美方向出現長約3公里的紅色海域。
記者在現場看到,從廈門新陽大橋往集美方向,沿海岸線長近3公里海域內,海水呈現暗紅色。紅色的海水和遠處黑色的海水以及正常的藍色海水,呈現出明顯的界限。幾只白鷺不敢靠近紅色海域,只是在水面上低空盤旋,或是停在海面的漁船上向遠處張望。奇怪的現象,吸引了附近不少路人駐足觀看。
記者驅車沿海岸線觀察,沒有發現有向海域排放污水的管道,詢問了一些附近的居民,也沒有人說哪里有排污現象。在海邊揀垃圾的林老伯告訴記者,“不知道什么原因,從今天下午開始,這一片的海水就是紅色的。紅色的海水,我還是頭一次遇到。不過今天漲潮,漂來了很多的塑料瓶,我倒是揀了不少。”
記者隨后將相關情況提供給廈門大學海洋系黃凌風教授。黃教授驅車趕到現場時,已是晚上六點多,海水已經退潮,無法取得紅色海水的水樣。
黃凌風教授從記者現場拍攝的照片分析,紅色的海域可能為赤潮現象。如果是赤潮的話,可能是由原生態動物引起的無毒赤潮。從顏色上分析,這種原生態動物可能是中溢蟲。赤潮發生的原因跟海水富營養化有關,春夏是赤潮的易發期。至于赤潮濃度高的原因,他解釋跟潮水和風向有關。漲潮時,會將它們推向岸邊,形成高濃度,不過根據現場分析規模不是很大,而且是屬于無毒的,對市民的生活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隨后,記者咨詢了廈門市海洋漁業局的洪榮標博士。他告訴記者,由于他在外地,還沒有獲得相關信息。不過是否是赤潮,須經過專家監測認定牞他已將相關情況提供給相關工作人員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