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黃花魚染色、海腸上妝,帶魚刷銀粉……尤其是出現多寶魚“嗑藥”事件后,消費者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產生了疑慮。春節將至,又到了水產品銷售高峰期。目前,我市水產品的總體質量安全水平和監管情況如何?水產品使用違禁藥物是否常見?就這些市民關注的問題,記者于近日進行了調查。
抽檢結果
水產品合格率在九成以上
一直以來,我市工商部門不斷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從歷年對水產品抽檢的情況來看,合格率都在九成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趨勢。
從2000年開始至今,工商部門抽取螃蟹、大蝦、黑魚、甲魚、多寶魚等樣品上百個,檢測了孔雀石綠、氯霉素、甲醛,土霉素等數十項目,氯霉素和孔雀石綠殘留的檢出率很少,樣品檢測項目合格率在九成以上。
水產品質量監管首要是從源頭上把關。近年來,工商部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組織管理機制,切實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監管,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日,市工商部門在兩節期間開展了水產品檢測,發現大連市水產品市場整體情況良好,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自己喜歡的水產品。
存在問題
部分商販違法使用染料
雖然我市水產品質量總體狀況良好,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用“胭脂紅”化妝海腸子
將變質的海腸子抹上食鹽防止再爛、用胭脂紅色素重染顏色……不法分子運用這樣一道道工序,加工成顏色鮮紅的海腸子。
據沙河口工商分局消保科副科長周進介紹,海腸上妝是不法商販的常用的手段,執法人員曾經端掉一“黑海腸”加工窩點,共繳獲問題海腸子100多公斤。
●給蝦仁添加著色劑
按照國家水產行業標準,蝦仁在加工過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著色劑。而沙河口工商執法人員于近日查處的一家蝦米加工戶,就擅自給蝦仁加了一種著色劑。這種著色劑主要用于木材染色,根本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劑。這種染料吸附性強,色澤牢靠,是含苯環的偶氮化合物,具有強致癌性。
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類似給黃花魚染色、海腸子上妝、帶魚刷銀粉,蝦仁添加著色劑等案例,雖然不經常發生,但工商部門每年都能查處幾例。
●把甲醛當成防腐劑用
一些不法商販受利益驅動竟故意在水發水產品中加入甲醛,以延長水產品的保存期,改善外觀形態,達到追逐暴利的目的。
消費提醒
水產品鑒別與選購
◎應注意觀察:
用甲醛浸泡后的水發產品的蛋白質凝固,因而變得堅韌而富有彈性,嗅之有淡淡的藥水味,外觀、色澤晶瑩透明,十分漂亮,但食之較脆,會覺得比較有嚼頭,但缺少海鮮特有的美味。正常的水發水產品色澤不應過于鮮亮,應該體軟少彈性,有腥味,觸摸時不應過于光滑。
◎感官鑒別:
水產品及其制品的質量優劣,主要是通過體表形態、鮮活程度、色澤、氣味、肉質的彈性和潔凈度等感官指標來進行綜合評價。選購水產品,首先要觀察其鮮活程度如何,活海鮮還要看其是否具備一定的生命活力;其次看外觀形體的完整性,注意有無傷痕、鱗爪脫落,骨肉分離等現象;再次觀察其體表衛生潔凈程度,即有無污穢物和雜質等。最后是看色澤,嗅氣味,有必要的話還要品嘗其味道。
新聞鏈接
嚴查偽劣食品 確保消費安全
2月12日,市工商局檢查了位于北三市的大世界商業城、瓦房店光明市場、普蘭店雪園市場等5個主要農村農貿市場,對發現的各種問題一一進行了糾正,并提出了豆腐等各類自產產品實名銷售,市場內現場加工的食品所用油的來源要實行進貨臺賬登記,杜絕“地溝油”混進市場等建議。
據了解,此次從元旦開始的全市工商系統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3000余人次,檢查了14947家各類食品經營業戶。檢查中發現,有些不法經營者制假銷假,給食品市場的安全造成隱患;農村地區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沒有養成看生產日期、有效期和產品標識的習慣,只問價格不問質量,這也給不法分子違法經營提供了空間;部分超市出售的散裝食品標簽普遍未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且裸露擺放,沒有采取防蠅防塵等衛生措施,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個別食品生產加工場所環境、原料存放等不符合衛生條件。
在檢查中,市工商部門共取締無照經營129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21家,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案件25件,沒收三無、過期、摻假等問題食品7000余公斤,查封涉嫌不合格問題白酒共計1020箱、春卷(四平市產)1300箱。同時還進行了部分食品中吊白塊、亞硝酸鹽、二氧化硫的檢測,共檢測113組,不合格1組,共25公斤,已全部下架處理;檢測蔬菜樣本432個,對其中10個樣本超標的蔬菜勒令停止銷售。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