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省海洋與漁業廳公布了首批19個山東名牌水產品名單,即墨市就占5個,林式柱的“鰲林”牌對蝦、李世安的“車門島”牌海參、鮑魚、牡蠣等名列其中。即墨市精心培育海洋科技新亮點,建設現代漁業的舉措讓漁民嘗到了依靠高科技養殖、發展品牌漁業的甜頭。
即墨市擁有183公里海岸線,海洋面積2517平方公里,發展漁業資源豐富,為盡快帶動東部沿海20萬農民的增收,該市通過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示范帶動等措施,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水產養殖,開辟了東部20萬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螯山衛鎮東里村的何京洪這兩天正忙活著從位于該鎮的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買蝦苗。自從這個基地辦起以后,何京洪就成了基地的常客,購買種苗,學習養殖技術,老何的對蝦養殖規模逐年擴大,不僅在本地養,他還在煙臺承包了3000畝蝦池。
說起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現在已經開上私家小轎車的老何感慨萬千:“背靠水產種苗基地這棵大樹,咱漁民心里踏實!”即墨市創建的這個國家級水產種苗產業化示范基地,不僅讓老何得到了實惠,更讓即墨東部20萬農民獲益匪淺。去年該基地先后引進了中華鱘、美洲黑石斑、太平洋鮭、大西洋牙鲆、半滑舌鰨、藍寶對蝦、中國明對蝦等11個名優特品種,共培育各類水產優良苗種48億單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給漁民提供優質水產種苗的同時,即墨市更加注重“售后服務”,通過開展“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為漁民提供技術指導,實行上門服務。
去年8月下旬,即墨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田橫鎮羊山后村的李朝陽蹲在自家的海參池邊上,望著面前的一片汪洋,心急如焚。由于海參池內鹽度驟降,眼看就要出池的海參面臨絕產的危險!得到求救信息后,即墨市立即組織專家冒雨趕到現場,研究對策。經過現場勘查,專家迅速指導排淡、施用生物制劑改良養殖環境,表層鹽度提高到千分之二十以上,使海參不致大量死亡。對于被沖毀的參池,專家建議放水收獲,成參加工出售、幼參轉池暫養。渡過危機后,李朝陽養殖的海參喜獲豐收。當他聽說田橫鎮的劉宗曉注冊的“千里巖”牌海產品商標通過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認定,有了“洋商標”,海產品身價大增的消息后,他也開始為自己的海產品注冊商標。
在即墨,像李朝陽這樣熱衷于養殖高附加值海產品的漁民越來越多,去年,該市僅海參養殖面積就達到1002公頃,總產量889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8億元,全市海水養殖產量達到了19.51萬噸。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