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設立的三沙市全國人口最少、陸地面積最小、海域面積最大,三沙漁業發展的特殊性備受各界關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特意將71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今天放在?谂e辦,專題探討三沙設施漁業模式。
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漁業資源,實現海洋強國夢想,維護南海主權,成了本期學術沙龍探討的重點。專家們從三沙網箱養殖設施漁業新模式、三沙礁盤增養殖設施漁業新模式、三沙設施漁業技術體系和管理體制新模式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本期學術沙龍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省政府咨詢顧問委員會委員雷霽霖還作了題為《南,F代漁業發展戰略》的專題報告。在報告中,雷霽霖提出,發展三沙漁業,要以建設南,F代漁業為核心,千萬不要簡單地復制陸沿近海養殖模式,要根據南海海域的實際情況,在科學調查漁業資源的基礎上,以工業化養殖理念為指導,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三沙漁業發展,在南海構建管理型的放牧式人工或半人工漁場,開創海陸接力、基地化、島鏈化、多元化的南海養殖新模式。
參加學術沙龍的專家們呼吁,從國家層面重視三沙漁業發展,加大投入和科研力度,積極發展三沙設施漁業,捍衛國家主權。
如何發展三沙設施漁業?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教授張本建議:建立三沙設施漁業的科技支撐體系,實現三沙設施漁業可持續發展;設立三沙設施漁業專項資金,加大政府對漁業重點領域的投入;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三沙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陸海統籌,在三亞和文昌等地建立陸域水產品精深加工和后勤補給基地;加強三沙設施漁業的安全保衛和救助工作等。
為期兩天的本期學術沙龍由中國科協主辦,省科學技術協會、海南南海經濟技術研究院承辦。來自國內和本省的30多位水產研究專家和從業者參加了沙龍活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