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浙江舟山附近發生的東海今年首次赤潮持續了近一周,面積最大時達150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消亡。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人士稱,此次赤潮對供應滬市的船捕海鮮和養殖海鮮均未產生不利影響。
這次在舟山群島東北海域形成的赤潮,是中國海監東海總隊巡航飛機于本月9日發現的,面積最大時約150平方公里。
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告訴記者,監測船隨后進入赤潮發生海域,經檢測確認,這次赤潮中的主要生物種類為旋鏈海鏈藻,屬于無毒無害赤潮。這次赤潮持續近一周后消亡。
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高級工程師周燕說,有害赤潮若在近海泛濫,可能導致近海養殖水產死亡。有毒赤潮可能通過食物鏈的積累,污染貝類和魚類產品。此次發生的小范圍赤潮,不但無毒無害,而且會對野生海魚、海蝦、海蟹生長環境起到好的作用,對舟山近海養殖海鮮則未產生影響。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