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1—11月份,江陰口岸進口水產品259批、9211噸、186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09%、847%、930%,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去年1—11月份,江陰口岸進口水產品僅為35批、1255噸、245.32萬美元,呈現下滑趨勢。福清檢驗檢疫局通過調研,發現進口水產品主要銷往馬尾和臺江等水產品批發市場,在福清口岸銷售沒有優勢,產品運往福州又會增加企業費用。而且按照《進出境水產品管理辦法》,進境水產品必須在口岸實施檢驗檢疫后,再運往馬尾、臺江等地,企業在口岸租用備案冷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費用,且延長了產品的通關時間。為此,該局制定了江陰進口水產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方案,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實施江陰口岸查驗、目的地檢驗檢疫的監管新模式,并推出了“兩先”措施,即受理報檢后,先予以確定開箱查驗柜號,并通知碼頭驗關部,為其安排吊柜提供充足的時間;憑加蓋海關放行章的提貨單復印件,通過碼頭查詢系統確認海關電子放行信息的情況下,先予實施口岸檢疫查驗,待正本提貨單收悉后,直接蓋章放行。
據悉,新方案和“兩先”措施的實施,可為企業每批產品縮短了近一周的通關時間,減少費用支出1200余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