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4月11日,宜春養魚大戶李雪華打點行裝前往湖南省益陽市,準備承包當地一個12萬畝的湖泊養魚。“要想富,包水庫。”時下,宜春市越來越多的“魚老板”帶著資金、技術走出去,遠赴湘、鄂、皖、滇、粵等全國各地承包水庫、湖泊養魚,年創產值6億多元,賺回2億元,成為一支在全省叫得響的創業生力軍。
宜春市水產站詹站長說:“宜春‘魚老板’去外省承包水面養魚,非2000畝以上的水面不包,承包的多數是8000至萬畝以上的大型水庫、湖泊。”據統計,目前宜春市的近千位“魚老板”在省內承包了數以百萬畝的水面,而在湖南益陽、安徽巢湖、廣東汕尾、云南昆明、貴州貴陽以及湖北武漢等8個省市承包的水庫、湖泊超過10萬畝。
宜春“魚老板”闖天下,靠的是過硬的養魚技術。宜春是漁業大市,當地養魚戶勇于挑戰養魚傳統,摸索出了測水施肥、增氧等水產養殖新技術,特別是鳙魚豐產技術國內領先,二三兩重的鳙魚苗一年能長到四五斤,而且品質好。在浙江等地市場,只要車牌為“贛C6”(上高縣車牌)的鮮魚運輸車一到,當地鳙魚就賣不動。正是掌握了豐產技術,外地一些承包不出去的水庫、湖泊,宜春的“魚老板”就爭著去承包,而且他們走到哪,哪里的水面承包費就跟著漲。(下轉B4版)
新余市有一座千畝水庫,年產魚量僅1萬公斤,2005年被宜春“魚老板”李勇衛承包后,當年的魚產量提高到了10萬公斤。外地有一座1100畝的水庫招標,前去投標的10人中有9人是宜春人,以往40萬元都沒有人愿意承包的水庫,被宜春“魚老板”以120萬元的高價承包下來。
“魚老板”水中創業,帶動了魚苗養殖、鮮魚販運、捕撈等配套產業的發展。目前,全市有水產苗種生產企業20余家,常年從事水產品販運的專業戶有600多戶,在福建、廣東、浙江、黑龍江等地均設立了鮮魚銷售窗口,“上高鳙”魚頭已大量涌入北京、香港市場,成為美味的“剁椒魚頭”。前不久,上高縣還吸納宜豐、高安等周邊縣市的71戶養魚大戶、水產品販運大戶成立了我省第一個漁業合作社,統一使用“上高鳙”品牌。
采訪后記:非2000畝以上的水庫不包,12萬畝的湖泊也敢拿下。宜春“魚老板”們創業的勇氣和氣魄,令人喝彩!更值得贊嘆的是,他們行走全國創大業,憑的不僅僅是勇氣和氣魄,他們還有過硬的生產技術和敏銳的市場眼光。他們并非天生的老板,大都是從“泥腿子”成長起來的。他們拋棄小富既安的保守思想,心懷大志,勇于創業,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宜春“魚老板”的創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