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網海口1月30日電,“三沙海域面積大、珊瑚島礁眾多,海水質量好,非常適合"海洋牧場"建設。”這是海南省“兩會”上,民盟海南省委環境資源專委會副主任程方遒的提案建議重點。目前海南省正在全力建設海洋牧場,三沙市獨特的自然和海洋環境特點一致被專家看好。
據海南省水產研究所所長李向民介紹,根據相關規劃,海南8年內將在適當海域投放100萬空方的人工魚礁,以增殖大型海藻、經濟貝類,優化深水網箱養殖規模和品種,發展休閑垂釣漁業。
不少專家認為,相比海南島附近海域,三沙市在發展海洋牧場方面更具優勢。管轄近20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三沙市,擁有大量海洋生物成長的珊瑚礁礁體,名貴魚類生長速度快,人工放流種苗回捕效益高。
程方遒說,三沙適合底播增殖作業的礁盤及潟湖約1125萬畝,適合或基本適合網箱養殖的潟湖面積約900萬畝,如果實際底播增殖面積按20%、實際網箱養殖海域按1%計算,產值可達30億元以上。
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李洪武認為,要逐步引導漁民向網箱養殖等方向發展,海洋牧場的建設對維護生態平衡和南海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還可增加漁民收入。
海洋牧場這一概念是由日本海洋專家于上世紀70年代提出。中國首個熱帶海洋牧場已于2011年正式落戶海南三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