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18日從煙臺海洋與漁業部門獲悉,截至目前,煙臺海洋自然保護區占全市海洋面積的7%以上,去年在附近海域增殖放流的海洋生物種苗達2.3億單位。
煙臺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煙臺在廟島群島、海陽千里巖島、崆峒列島建立了4個省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加上多個省市級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區面積達到1826平方公里,占全市海洋面積的7.02%。
據煙臺海洋和漁業部門介紹,為科學地保護和恢復野生種質資源,去年在崆峒島和千里巖島海域分別放流海參30萬頭和12萬頭,建立了萊州梭子蟹、長島紫海膽、擔子島紫石房蛤等3處市級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這些海域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生物和野生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同時,有關部門在萊州灣、丁字灣和北部近海海域,重點放流和底播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海蜇、三疣梭子蟹、牙鲆、蝦夷扇貝和刺參7類種苗總計2.3億單位,超過計劃2000萬單位。
據統計,當年漁業回捕總產量達到7600多萬噸,產值1.4億元,增殖放流效果十分顯著。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