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推進現代漁業建設中,巢湖市依托水面資源豐富、漁業特色明顯的優勢,實施漁業“三進工程”,加快鮰魚、小龍蝦、河蟹產業塊狀經濟發展,促進漁業增效。
漁業“三進工程”,即斑點叉尾鮰進水庫(網箱養殖)、小龍蝦進稻田(稻蝦連作)和河蟹進湖泊(生態養殖),旨在通過市場引導、龍頭帶動、農戶參與、政策扶持、政府服務,力爭到2010年末鮰魚養殖面積4萬畝,水庫網箱6萬箱,產量1.2萬噸,產值6億元,加工鮰魚片1萬噸,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稻蝦連作養殖面積15萬畝,產量2萬噸,產值3.5億元,其中龍蝦系列加工品出口創匯500萬美元;河蟹養殖面積45萬畝,其中湖泊養(增)殖面積15萬畝,產量2萬噸,產值12億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
巢湖市鮰魚、小龍蝦、河蟹三大板塊內“一魚一產業”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河蟹產業已發展到45萬畝,總產量達1.29萬噸,產值達10億元,僅此一項可為全市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40元以上。鮰魚產業形成了苗種、養殖、加工出口的產業化格局。養殖面積2萬畝,其中網箱2萬多平方米,共投放鮰魚種6萬公斤。小龍蝦產業已發展小龍蝦野生寄養面積10萬畝,產量1萬多噸,增加純收入1.5億元。和縣江螯特種水產養殖場內的蟹塘里野生寄養的小龍蝦總產量達300噸,為企業直接增收400萬元。
目前,全市水產品加工能力3萬噸。富煌三珍、大鑫、同鑫等企業在加工出口龍蝦的基礎上,增加和擴大了斑點叉尾鮰的出口。小龍蝦出口達到3500噸,創匯300萬美元;鮰魚在歐美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出口達1000多噸,創匯250萬美元。為了解決優質苗種供應、配套養殖基地建設與加工出口能力不適應的問題,今年我市還將新(擴)建省級斑點叉尾鮰良種繁育場1個,長江蟹、小龍蝦種苗產業化生產基地5個。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