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在此間剛剛獲知最新消息,據廣東省水產研究總站今天的化驗結果表明,本月六日起一連數天,引發電白縣水東灣大洲島深葛港一帶海面網箱魚大面積死亡的“元兇”竟是魚類寄生蟲病。據初步統計,受這次寄生蟲病傳染發病致死的龍躉、鐵鳘、石斑等網箱魚達數百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二千萬元人民幣。
記者發稿時,當地水產管理部門正在召集相關養殖戶通報疫情,并針對性地進行環境清理,殺菌消毒。目前,事件中的網箱魚寄生蟲感染態勢已得到有效控制。
據電白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馬立升介紹,本月六日,水東灣深葛港一帶海面網箱魚養殖戶發現自己養殖的鐵鳘、小紅魚莫名死亡,另外一些石斑魚也開始浮出水面,初時以為可能是周邊二百米外的蝦場排放石灰水污染所致。有人將死亡的魚進行解剖,發現魚膽比平時大了三倍,顏色從綠色變為黃紅色,而且肝臟已經腐爛。不知所措的養殖戶立即向當地漁政部門反映。
漁政工作人員經調查后,根據經驗判斷石灰水并不能致海里的魚大面積死亡。隨后,事態發展進一步惡化,網箱中的龍躉、石斑等魚類也遭受滅頂之災。八日、九日兩天的疫情最為嚴重,緊鄰的網箱魚大面積相繼死亡,養殖戶欲哭無淚。
一黃姓養殖戶告訴記者,他們都是養龍躉、鐵鳘、石斑等較貴的魚種,此次受到影響的有一百三十個漁排。他自己共有九個網箱,共養有大條龍躉二百多條、鐵鳘一千多條,發病時所有魚種都不吃飼料,并出現眼盲、身爛、魚身發白等癥狀。如今,他養殖的網箱魚已所剩無幾。按市場價格,龍躉每公斤一百元左右,石斑每公斤近八十元,鐵鳘也要三十元左右每公斤,初步估計經濟損失在三十萬元左右。事件波及的其他養殖戶和他一樣,也是血本無歸。
據當地水產養殖專家分析,此次寄生蟲病感染致使網箱魚大面積死亡,與近期天氣潮濕、冷暖無常導致魚飼料變質有很大關系,再者,漁排衛生條件差也是寄生蟲病感染的溫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