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不管甲魚市場如何變遷,苗種、飼料、能源等因素如何緊張而導致生產成本提高,對于養殖戶來說,唯一可以自我控制的只有養殖技術水平與成活率。隨著養鱉業的逐年發展,養殖技術也在不斷成熟與更新,有不少地區的養殖水平日趨提高,成活率普遍可達90%以上,但仍有許多養殖戶忽視苗種選擇而導致甲魚發病死亡,甚至在養殖后期影響到商品鱉的成活率。如何使養殖甲魚長得快而好,苗種選擇至關重要。
目前,由于種質衰退嚴重,而且衰退速度較快,許多很好的品系己逐步失去原有的優勢,抗病力與存活率等都大不如前。當前市場上現有的品系主要有臺灣鱉、泰國鱉、中華鱉(湖南產、海南產、江西產、浙江松陽產以及太湖鱉品系)、黃河鱉、日本鱉、美國珍珠鱉、美國角鱉和一些當地雜交鱉品系(日本鱉與中華鱉雜交、黃河鱉與中華鱉雜交、黃河鱉與日本鱉雜交等)。此外,還有少許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山瑞鱉。
現在以臺灣鱉與泰國鱉占市場份額最大,而從苗種成本上也相對較低。此兩品系甲魚在溫室飼養具有一定的生長優勢,若管理得當,基本在養殖八、九個月時均重即可達0.7-0.9斤。該兩品系甲魚相比,臺灣鱉相對抗病能力較弱,易感染病原發生死亡,但外觀相對較好、個大,孵化率高;而泰國鱉則抗病力較強,存活率高,但孵化率較低,同等體重下外觀略顯小。外塘養殖則以中華鱉、日本鱉和黃河鱉有生長優勢,此三類品系在溫室中飼養均不及臺灣鱉和泰國鱉長勢快,但在外塘中則生長迅速,抗病能力和越冬性能均遠勝于前兩品系。在生長速度和產量上,日本鱉與黃河鱉略優于中華鱉。外觀上,日本鱉較圓,中華鱉為橢圓,黃河鱉則渾身淺黃、較為美觀。而一些雜交鱉品系是否具備親本優勢仍待進一步考證。
迄今為止,除了引進較為熱門的美國小鱷龜、大鱷龜等龜類外,珍珠鱉、角鱉等鱉類的引進亦逐步升溫。美國珍珠鱉也稱佛羅里達鱉,渾身通黑,背板上有白色點狀花紋,體態較圓,年生長速度較快,可達3-5斤。角鱉則體色呈黃色,裙邊一周為金黃色,生長速度也較為可觀,每年可長2.5-4斤。此兩種鱉商品價現今基本持續在50-60元/斤,苗種則在60-80元/只,具體視不同市場行情而定。
山瑞鱉是我國鱉類的另一物種,體態外觀不及中華鱉美觀,但生長速度、抗病力等均優于中華鱉。由于該物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尚未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和趨勢。當前苗種每只約為150-190元。
鑒于當前苗種各品系、種類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特點有所差異,價格也迥然不同,苗種差價從每只三、四元至—百五、六十元不等,商品價亦由每斤十幾元至六、七十元不盡相同,各養殖戶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選擇相應的苗種進行養殖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