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以前市場好的時候,海產品月出口量能達到五六百噸,現在一個月只有一個柜,27噸。”昨天,寧波市鄞州藍鯨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靜盛說。
記者從寧波海關了解到,去年11月—12月,寧波市水海產品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46.7%和40.3%;今年1月,寧波市出口水海產品4883噸,比去年同期下降44.7%。
寧波藍鯨進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深海捕撈、精加工、出口為一體的綜合性魚類生產加工企業。
昨天,楊靜盛告訴記者,從去年中旬開始,公司海產品出口訂單下滑嚴重。
楊靜盛介紹,以前市場好的時候,海產品月出口量能達到五六百噸,現在情況不好時,一個月只能出口一個柜,情況好的時候也就3個柜,每柜只有27噸。
楊靜盛分析,水海產品出口量猛降,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和人工費猛漲,中國海產品價格甚至超過韓國和日本,已經沒有優勢。
他說,隨著近海資源衰退,漁民捕魚越來越沒信心,成本不斷上漲,同時,人工費上漲也很快,“以前加工一噸海產品的成本是400元,現在要1000元左右”。
“情況很嚴峻,我們公司發工資都困難了。”他感慨說。
近兩年,寧波資源類傳統出口水產品,如凍帶魚、凍鯧魚、凍蝦仁等凍品出口逐年遞減。
寧波水產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資源問題越來越制約傳統水產品出口,加大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很關鍵,資源類出口加工企業必須轉型了。
他舉例說,調整重點可以放在養殖品上,比如寧波有南美白對蝦的資源優勢,國際市場對凍蝦仁也有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