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初,美國在我國出口的20個貨柜的鮰鮮魚產品中,檢測發現有14個貨柜的產品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含量超標。4月25日,美國阿拉巴馬州宣布禁售中國鮰鮮魚產品。
隨后,美國密西西比、俄亥俄等南部六州相繼發布禁售令,這幾個州的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將中國鮰鮮魚產品全部下架。有些美國眾議員甚至要求全面禁止中國鮰鮮魚產品在美銷售。
我省鮮鮰魚“錢”景可觀
將中國鮰鮮魚產品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單,此舉讓美國當地鮰鮮魚養殖戶笑逐顏開,但對我省蓄勢待發的鮰鮮魚產業來說,則是蒙上了一層陰影。
鮰鮮魚原產于北美洲,具有抗病強、易飼養、生長速度快、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等特點,經濟優勢及產業化發展優勢明顯,農業部已將其定為產業化開發對象。由于美國每年需求鮰鮮魚約30萬噸,加上東歐市場鮰鮮魚需求量近兩年也迅速增長,鮰鮮魚在國際市場的走俏,使鮰鮮魚養殖、加工的效益節節攀升。舒城縣鮰鮮魚養殖聯合社社長談儒剛說,在水庫設置鮰鮮魚網箱養殖,每立方水體可生產商品魚50公斤左右,養殖戶投入7000元生產1噸商品魚,可獲利3000元左右;加工企業加工1噸魚片獲利逾3000元。
基于鮰鮮魚發展的美好“錢”景,去年我省將鮰鮮魚產業作為發展現代漁業的一個突破口,多措并舉構建鮰鮮魚產業發展體系。初步統計,去年全省鮰鮮魚養殖面積3萬畝,產量1.18萬噸。全省6個鮰鮮魚出口企業加工出口鮰鮮魚片約1000噸。最近省農委等七部門聯合下發的鮰鮮魚發展意見提出,到“十一五”末全省鮰鮮魚養殖產量達10萬噸,加工出口5萬噸。美國此時的設禁之舉,無疑是為我省鮰鮮魚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
“壁壘”擋住出口通道
事實上,近年來美國不斷擴大渲染所謂中國出口“污染食品”事件。從開始“小心有毒的狗飼料”,到“菠菜”問題,再到“假甘油”事件,以及“小心污染的鯰魚”等等。此次大肆渲染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檢出風波”,更是事出有因。
由于我國每年有3萬噸的鮰鮮魚產品,以每磅低于美國本土產品0.5美元~1.0美元的價格搶奪美國市場,使美國一些養殖和加工企業搖搖欲墜,出現減產、減員和倒閉現象。據美國農業部資料:去年該國鮰鮮魚養殖面積較上年減少5%,魚苗的銷售量下降12%,加工量下降9個百分點。美國部分地區此次借機大做文章,不僅僅是因為鮰鮮魚產品檢出該國禁用的抗生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利用貿易技術壁壘,保護本土鮰鮮魚產業。
省農委漁業局局長劉國友提醒說,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貿易順差的逐步增多,國際貿易摩擦日趨激烈,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貿易技術壁壘步步增高,我們必須高度警覺積極應對。
破“壁”而出拓寬市場
不過,這次美國南部幾個州只是表示暫時禁售,這為我省破除貿易壁壘、積極應對“檢出風波”留下了足夠的時間。省進出口檢驗檢疫局高級工程師王詠梅說,從3月份投放鮰鮮魚苗到10月份商品魚出爐,我們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在深化源頭治理、控制藥殘、確保產品質量上下工夫。她認為,鮰鮮魚加工出口企業要開展種苗、飼料、用藥統一社會化服務,切實抓好出口基地建設,實行水庫規模化、標準化養殖。
“要永久解除‘禁售’令,必須加快鮰鮮魚質量安全控制長效機制建設,以確保鮰鮮魚產品質量安全。”省農委漁業局副局長錢東方說,目前省農委正積極會同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展水庫鮰鮮魚養殖基地注冊、飼料加工企業和出口企業的備案工作,加快建立以生產、加工、銷售為關鍵環節,以IC卡和產品追溯碼、“安徽水庫鮰鮮魚”標簽為標識,以信息網絡系統為平臺的水產品產加銷全程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
在此次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檢出風波”中,美國進口商利益同樣受損。“減少和防止美國限制措施對我省鮰鮮魚出口的影響,必須發揮美國進口商的作用。”錢東方提醒鮰鮮魚加工出口企業,要盡快將企業HACCP等質量體系認證資質、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專項檢測報告等有關資料和相關承諾文件,傳送給紅樓水產公司等美國合作商,通過他們幫助我省優質水庫品牌鮰鮮魚在美國FDA進行注冊備案,以穩住美國市場。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劉國友認為,發展壯大鮰鮮魚產業,不能單盯著美國市場,要切實加大對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市場開拓力度,同時積極引導消費,開展鮰鮮魚副產品的深加工研發,不斷開發潛力更大的國內市場。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