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世界經濟和貿易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有利于我國農產品出口發展。據IMF等國際組織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較2006年雖可能有所回落,但仍處于快速增長周期。其中,歐盟(歐盟秋季報告,將2006年經濟增長率調高至2.8%,發展中國家整體上保持較快增長。全球貿易快速增長勢頭也有望延續。
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國內因素主要是出口成本仍呈上漲趨勢,出口效益受影響。2006年以來,受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和能源、運輸費用普遍上漲,檢驗檢疫費用漲幅較大(對日出口增長50%以上),匯率波動導致換匯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出口的綜合成本上升6%~15%左右。雖然出口價格有所上升,但出口企業的整體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豬、柑橘罐頭、部分蔬菜以及初級加工農產品的利潤下滑明顯。
預計2007年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價格仍將呈上升趨勢。如果出口價格不能同步提升,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縮小。其中,勞動力緊張及工資上漲對東部地區和加工企業影響較大;而能源、運輸成本上漲對中西部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更大;人民幣匯率升值對簽訂長單出口的行業、進口原料加工出口的水海產品形成較大壓力。與此同時,國內部分初級農產品“賣難”現象,將加劇出口競爭,降低出口效益。
2007年主要出口產品市場前景預測。水海產品增長有漲有消,總體保持穩定。近年來,我國漁業發展迅速,養殖已超過捕撈占到漁業總產值的60%以上,隨著南方地區淡水養殖業的不斷發展,淡水魚類異軍突起,出口增長較快,如羅非魚2006年1~10月出口12.5萬噸,2.8億美元,同比增長57%和64%,2007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但受國內多寶魚藥殘超標事件影響,進口市場將對我國淡水魚類產品藥殘問題更加關注。國外技術壁壘和質量安全問題仍將是影響水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命令檢查,仍將制約鰻魚及制品的出口增長。凍魚片、凍蝦仁等產品的加工貿易保持穩定發展。
園藝產品較快增長,但生鮮蔬菜出口風險較大。園藝產品兩極分化的趨勢將日益明顯:具有自有基地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出口企業,以及精深加工產品、有機產品、品牌產品將表現出口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前景看好。而初級產品和粗加工產品在國內“賣難”和國外技術壁壘的雙重壓力下,低價競銷、惡性競爭的問題將更為突出。
谷物出口形勢不明朗。國際糧油組織預計2007年小麥和粗糧的全球貿易將有一定的增長,大米貿易將以較快的速度擴大。能源價格的居高不下,有利于低能耗農產品生產以及對生物燃料生產設施的投資(如乙醇玉米)。近年來在以糧食直補為主的各項惠農政策支持下,我國糧食生產恢復性增產,產需缺口縮小。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中國農產品數據預估報告》預計,2006/2007年度我國玉米新增供給量將達到1.42億噸。但由于當前國內供求關系發生變化,深加工需求保持旺盛態勢,國內價格在高位運行,玉米出口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還將取決于美國等主要出口國的國內產需情況。
對歐盟、美國出口將保持穩定增長。隨著歐盟再次東擴,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大;歐美經濟形勢較好,食品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對水產品、蔬菜、水果,有機、特色產品的需求旺盛,將為我國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優勢產品帶來市場機遇。但近年來,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部分出口規模較大、增長較快的商品品種,易引發貿易爭端。
預計2007年農產品出口仍將保持增長勢頭,但增速繼續放緩。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