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過去的11年,國聯水產一直行走在規模擴張的道路上,但未來幾年,投資將不會是國聯水產的主題,加強投后管理才是發展的主線;提升現有規模的質量,強化自身在上下游的競爭力,將規模的增長轉化為利潤的增長,是未來發展的核心所在。”這是國聯水產在巨虧之后的深思。 ]
“虧損是令人深思的,過去的一年中,前行的每一步都顯得艱難……”一如往年,國聯水產(300094.SZ)年度業績報告的序言里充滿了感性而煽情的文字,今年的主題自然是虧損。
昨日晚間,國聯水產發布了2012年年報,2.26億元的虧損顯得尤為刺眼。“虧損帶給企業和員工的感受,一如投資者的難受。”國聯水產在序言中寫道。
增收不增利
報告顯示,去年國聯水產實現營業收入為14.5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4%;實現營業利潤為-2.3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25.48%;實現利潤總額為-2.24億元,同比下降 1457.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24.07%。基本每股收為-0.6406元。
典型的增收不增利,背后是成本的高企。
“過去的2012年也是公司成立12年來第一次虧損的年份,是公司上市以來面臨挑戰、壓力與困難最大的一年。”對于巨虧,國聯水產解釋稱,銷售端價格的下滑和原材料端庫存成本的高企使得產品的毛利空間被壓縮,使公司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去年國聯水產的主營業務成本增加了18.44%,從而導致產品的毛利率由2011年的9.51%下滑至2.9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占據主要營收比例的水產品銷售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從2011年同期的8.92%下滑至1.38%。
“水產品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對蝦的低毛利拉低了整體毛利水平,這也成為2012年虧損的主要原因。”國聯水產表示,出口對蝦毛利的下降主要由于銷售端價格下滑以及成本端采購并未同步下滑匹配,兩端的擠壓使得原本并不高的毛利更顯單薄。
除了毛利關系,國聯水產認為另一原因在于,報告期內公司募投項目大部分處于建設期或投產初期,期間費用與上年同期同比增加而利潤上暫未有明顯貢獻。
國聯水產的財務狀況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總資產為21.05億元,較期初微增 1.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14.23億元,較期初下降 13.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為 4.04元,較期初下降 13.68%。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聯水產稱之為最為動蕩的2012年,其募投資金用途也一再變更,去年5月,國聯水產變更了部分超募資金投資項目實施主體,使用“蝦種苗場擴建項目”1200 萬元增資設立“海南國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國聯種苗共同實施“蝦種苗場擴建項目”。
去年11月,又將“募投項目之水產品深加工建設項目”的建設投資資金 3332.17萬元中的332.17萬元調整為增加該項目的流動資金投入,用于補充該項目的市場推廣等費用,剩余3000萬元調整至“募投項目羅非魚加工廠項目之對蝦生產線建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國聯水產出現巨虧,但董事長李忠的薪水卻有了25%的提升,2012年,李忠獲得的報酬總額為98萬元,而2011年的稅前年薪為78.3萬元。
巨虧之后的深思
如果說去年的虧損還可以歸結為兩頭受擠,抑或是募投項目未達產,那么今年如果再如此虧損下去,則很難再以煽情的措辭博取投資者的同情和理解。
從市場競爭力來看,過去國聯水產最大的桎梏在于產品過于單一,僅南美對蝦;市場也極其單一,主要是對美國出口。去年,國聯水產很大一部分精力也是在解決這兩個問題。
2012年10月底,以“羅非魚產業鏈”為導向的國美水產正式投產,國美水產是國聯水產上市后最大的募投項目,總計投資金額超過1.8億元。國美水產投產以后,羅非魚產品開始成為繼對蝦產品之后的又一主要出口加工產品,從而形成對蝦、羅非魚、金鯧魚等多層次的產品結構,而這樣的結構配置效應將會在今年得以顯現。
去年,國聯水產并購了美國SSC公司,旨在減少對于大客戶的依賴,如果說去年一整年尚在并購整合期,那么今年應該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國聯水產也表示,2013年隨著美國SSC公司銷售規模的持續增長、國美水產羅非魚的全年生產以及內銷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公司銷售收入結構多元化的局面有望進一步改善。
同時,國聯水產去年也在加大內銷的布局,由以前主要依靠流通批發領域銷售轉變為以流通批發、大客戶餐飲以及工業渠道、商超渠道并進的局面。但是,商超渠道在 2012 年只是處于打基礎階段,在完成主流賣場的進場以及產品品類的補充后,商超的收入將與品牌建設相輔相成,國聯水產表示,這將成為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
而從今年4月初國聯水產披露的2013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來看,上述的動作似乎正在釋放“正能量”,至少虧損少了,預告顯示,前三季度虧損幅度開始收窄,虧損額在500萬元~950萬元之間,去年同期虧損了2952.88 萬元,同比上升了67.83%~83.07%。
“過去的11年,國聯水產一直行走在規模擴張的道路上,但未來幾年,投資將不會是國聯水產的主題,加強投后管理才是發展的主線;提升現有規模的質量,強化自身在上下游的競爭力,將規模的增長轉化為利潤的增長,是未來發展的核心所在。”這是國聯水產在巨虧之后的深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