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青背、白肚、黃毛、金爪,陽澄湖大閘蟹一直以來“橫行”餐桌,魅力難擋。如果上市公司有誰能將這只蟹攬入懷中,股價豈不是要一飛沖天?近日,還真有消息傳來,說陽澄湖大閘蟹決定“遠嫁”湖南。
4月初,被稱為“中國淡水養殖第一股”的大湖股份發布了兩項重大公告,一方面通過剝離非主營的地產業務,預計獲利近3億元;另一方面,公司收編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約30%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
看到大湖股份成功將大閘蟹收入囊中,不少券商前來捧場,大湖股份的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漲幅達到20%。然而,大湖股份董秘楊明卻在電話那頭給記者澆了一盆冷水:“這只蟹只是‘看上去很美’,陽澄湖品牌已經做爛了,大家別太關注,就當是收購了一家普通公司,對上市公司業績幾乎沒有影響。 ”
業內評價說,當下看到的太多是上市公司力盡所能往自己臉上貼金,像大湖股份這樣自露家底的還真不多見。
被動注入“陽澄湖”
如果說一年多前大湖股份有意收購“陽澄湖大閘蟹”是出于主觀意愿,那么如今的這次收購動作,則完全源于剝離地產后的“被動接受”。
據最近的公告披露,大湖股份與其大股東擬以不低于12.2億元、不高于12.5億元的價格,將上海泓鑫置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泓鑫”)整體轉讓給新世界百貨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百投資”)。
上海泓鑫由大湖股份和大股東西藏泓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于2001年共同發起設立,雙方持股比例為48.92%和51.08%。西藏泓杉是大湖股份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21.72%的股份。上海泓鑫擁有上海泓鑫時尚廣場物業占地面積11458平方米、建筑面積43660平方米。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海泓鑫未經審計的總資產為7.02億元,總負債為5.87億元,凈資產1.15億元。
由于大湖股份持有上海泓鑫48.92%股權,因此,出售上海泓鑫公司最多可以獲得6.12億元收入,再扣除與其股權相對應的近3億元負債以及項目成本后,大湖股份此次最多可獲得一次性收益近3億元。與此同時,公司將以637.47萬元價格,收購上海泓鑫所持有的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澄股份”)60%股權中對應的48.92%股權,即占陽澄股份總股本的29.352%股權。之后,陽澄股份第一大股東是當地政府,占約39%的股權,西藏泓杉為第二大股東,擁有約30%的股權,大湖股份則位列第三。
對于這份公告,公眾自然將焦點集中在了“陽澄湖資產注入”之上。有業內想當然解讀為公司“對陽澄股份垂涎已久,成功注入大閘蟹資源,提升產品檔次,加強盈利預期”,有券商評價為“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陽澄股份則可以借助大湖股份成熟的銷售渠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將產業做大做強。 ”更有媒體表示公司未來還將擇機收購大股東西藏泓杉剩余的30.65%的陽澄股份股權,成為陽澄股份的最大控股股東。
對于這些解讀,楊明表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2011年曾提出的收購陽澄股份60%股權,是出于大股東持股同業競爭的避忌。而這次公司收購上海泓鑫所持有陽澄股份的29.35%,主要是在上海泓鑫股權轉讓中,收購方新百投資要求將相關非房地產項目進行轉移。因此,我們按照陽澄股份2000多萬元凈資產相對應29.352%股權折算,得出637萬元的價格。當上海泓鑫注銷、資產重新打包后,這筆錢再收回來,其實收購前后沒任何變化,只是間接持股變為了直接持股。 ”而說到大股東剩余30.65%的陽澄股份股權,楊明表示并不一定會收購,而且一切都要看當地政府將來的態度和陽澄股份將來的經營狀況,畢竟陽澄股份和當地政府還有一筆未了結的賬。
商標糾紛存在隱患
除了養殖水面問題,“陽澄湖”這塊金子招牌的歸屬權問題也很令人揪心。據悉,如今“陽澄湖”商標不是陽澄股份一家公司所有,而被當地政府同時授予其他兩家企業共同使用,包括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以及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集團。2009年,陽澄湖股份與集團公司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陽澄湖股份被授權從2010年5月1日起至2013年4月30日使用“陽澄湖”的商標。
對此,有媒體認為,“陽澄湖”接下來的品牌歸屬問題給大湖股份埋下了一枚炸彈,若是陽澄股份在商標爭奪上出現失利,這項收購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不過,楊明說起令人垂涎的“陽澄湖”品牌,卻擺出了不屑的態度。他告訴記者,大家都以為陽澄湖品牌是個寶,但實際上非常爛,目前品牌有或沒有,對陽澄股份來說都無所謂。 “目前有200多家中小公司覬覦陽澄湖品牌,從事大閘蟹銷售貿易產業。雖說賣的都是陽澄湖大閘蟹,但都各自叫賣自家品牌,讓本來就混亂的大閘蟹市場更加無序。 ”
他告訴記者,農產品一般依據兩種保護,一是產地保護,如西湖龍井茶,規定在某個區域生產的茶葉才能稱之為西湖龍井;二是標準保護,產品達到某個質量標準就可以打上產地名稱,今后用標準化保護方式制定質量保護。今后隨著陽澄湖水質保護減產,市場需求增大,可能會逐步走上標準保護的道路。
據悉,從去年開始,陽澄股份已經申請注冊并使用了新的商標,叫“陽澄”牌,去年的銷量平穩,將來品牌的推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記者同時了解到,“陽澄湖”大閘蟹雖然打著高端水產品的旗號,長期被市場追捧,但養蟹人似乎賺不到錢。如陽澄股份雖然有近8000萬元的營業收入,但從2000年至今,都沒怎么賺過錢,成本太高,管理太亂,連年虧損。楊明透露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推進董事會改選,大湖股份爭取更多的機會參與管理與決策,提升業績,不過中短期來說依舊在虧損線掙扎。提起大湖股份的業績,他透露2012年業績基本框架與2011年相比不會有太大改變。去年主營利潤上升,但投資收入減少,因此業績與前年基本持平。
相關人士分析認為,2011年中期與2010年底相比,淡水產品銷售占比從70%上升至73%,淡水產品銷售毛利率從26.6%提高至30.6%,上市公司剝離副業回歸水產主業的發展戰略獲得認可。目前公司正圍繞白酒和淡水養殖兩大主業做大做強,公司主打的千店工程戰略,核心是將淡水魚產品從原本的“湖邊上賣”輸送到各大城市開店售賣,但城市布點、品牌建設和向銷售渠道建立都需要巨資投入,而這次3億元的收入正好給今后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資金。
水面歸屬懸而未決
楊明口中的“未了結的賬”,其實指的是陽澄股份旗下陽澄湖8500畝養殖水面的多年懸而未決的歸屬權和補償問題。這作為陽澄股份的核心資產,其去留是陽澄股份生死攸關的大事,大湖股份為此也如芒在背。提到這筆賬,楊明坦言牽扯太復雜。“曾經有很多媒體、投資者想弄明白這回事,但都弄不明白。 ”
記者通過資料查詢,試圖理出圍繞著陽澄股份及8500畝水面養殖權、陽澄湖品牌歸屬等一系列問題。
按照蘇州市大閘蟹保護辦公室大閘蟹原產地保護的要義,只有在陽澄湖養殖的大閘蟹才能稱為陽澄湖大閘蟹,正是這樣的稀缺性,讓8500畝的水面成了陽澄股份的核心資產。遺憾的是,這8500畝水面從2002年開始,被“擱置”了6年。 2002年,蘇州市政府對陽澄湖水面進行環保整治,這8500畝水面就屬于整頓范圍。曾有媒體報道稱,從2002年開始到2008年的6年間,陽澄股份基本上都沒能進行養殖。而根據2007年10月洞庭水殖的關聯交易公告,陽澄股份2004年至2007年1~8月凈利潤均為虧損,可見經營之慘淡。
2009年1月份,蘇州市政府將8500畝水面使用權以水產養殖證的形式頒給了相城區陽澄湖鎮政府。不過,陽澄股份也間接得到了些許“補償”。鎮政府將8500畝水面通過“承包經營租賃”的方式交給公司使用,公司既不用支付租金也不用交納承包費。
之后,蘇州市政府開始了對陽澄湖股份新一輪的整頓,要求拆除陽澄湖西湖超過3萬畝的養殖區,陽澄湖股份正在使用的8500畝也在這個區域內。 “尷尬的是,如果這塊水面將被禁止養蟹,那陽澄股份將被掏空一半,養殖公司也變成了一個單純的貿易公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大大降低。 ”業內人士點評道。
為此,之前有媒體報道稱公司不惜與管理層對簿公堂,養殖水面爭奪案于2011年底在蘇州開庭。時隔一年多,楊明告訴記者,該官司依舊懸而未決,目前該水域依舊在使用中,但整個陽澄湖都在整治,要求把圍網拆除。 “保護環境是當務之急,此次整治的決心非常大,雖然結果還沒出來,但是一定會出來。而且8500畝水面幾乎是要不回來的,公司方只能拿到補償方案。 ”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