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山東青島將進入休漁期。海洋資源漸枯竭已成不爭的事實。據介紹,島城本地產的海鮮僅占市場的30%,“游向餐桌的海鮮”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么來的?今天起陸續刊發相關報道,為您追根溯源、尋找答案,敬請關注。
偏口、舌頭魚、牙片、鱸魚、多寶魚來自萊州 、榮成、龍口一帶,鯧魚基本來自珠三角,鮑魚來自福建,石斑魚主要來自廣東和海南……連日來,記者對青島市場進行了探訪,發現餐桌上的海鮮來自外地的占了主角。從官方提供的消息來看,本地海鮮所占比例僅三成。不僅本地產海鮮越來越少,而且多是魚子魚孫。與此同時,由于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衰退,近年來即墨、嶗山等區市大量漁民棄船上岸。
本地海捕魚難覓
守著一片海,我們理應是最有口福的。然而,對于很多年輕的青島人而言,許多海鮮的消失,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嶗山區一家知名海鮮酒樓點餐區 ,各種海鮮“爭奇斗艷”,鮭魚 、鱸魚 、鲅魚 、黃古魚 、小黃花……記者粗略數了一下竟有近30種之多。然而,在這些琳瑯滿目的海鮮中,說起哪些是本地的,服務員卻擺擺手:“這不太好說,本地的應該不是很多,但大多是野生的。”
鯧魚是南方的,黃花是養殖的……在南山市場上,新鮮的本地海捕魚已經越來越少。之前,本報記者做過有關膠州灣“四小海鮮”的調查顯示,泥螞、海沙子、末貨、蠔艮這四小海鮮已經逐步淡出了年輕人的視野。
近年來,由于近海水域漁業資源的過度開發,使得漁獲物中傳統經濟魚類的比例下降,低質魚和雜魚成了主要的捕撈對象。記者查閱的一份資料顯示,從2004年至2009年,青島市水產品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根據相關統計,2004年青島市水產品捕撈產量達到了439690噸,短短五年時間銳減至254853噸。
魚子魚孫成餐桌主力
與本地海鮮難尋覓相比,小魚小蝦的身影就常見多了 !霸叫≡奖阋,小立蝦10元一斤也賣!睓瘟稚皆缡猩,做了十幾年海鮮生意的老張熱情地招呼道:“最大的,最低也得20元一斤呢。”
“一般,我會買點個頭小的海鮮,自家吃嘛!笔忻駝⑹缜俑嬖V記者,她剛買的小黃花和一條鲅魚總共花了不到50元,“如果送人的話,只能買大的,今年我老公買了條大鲅魚送人,花了 400多元,平日里哪能買得起呢”。因為大的野生魚很難見到,不少被高檔酒店收走。
南山市場上,新鮮的小黃花魚售價8元一斤!斑@是野生的小魚!鄙特溒沉艘谎壅谶x購的張大爺說:“養殖的大的15元一斤,野生的得好幾十元一斤!薄艾F在能見到的大魚越來越少了。”張大爺不禁感嘆。
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院原院長陸叔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山東省傳統漁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個體越來越小,年齡趨向于一齡魚。鲅魚發生了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捕獲主體三齡魚,到上90年代的二齡魚,再到現在一齡魚的轉變。
昔日低價魚成了稀罕貨
“海里的魚越來越少,以前許多老百姓不喜歡吃的魚成了稀罕貨。”29日,在麥島市場,魚販孫進喜指著位于攤首的大頭腥說,他做海鮮生意已經有三十余年,多年前看到大頭腥連問都不問,現在卻成了寶貝。在大頭腥一側,橫七豎八地放著一些安康魚 ,孫進喜說,安康魚也是如此,以前漁民們捕撈到安康魚直接扔掉,而現在很多市民都點名要吃。
膠州灣四小海鮮之一的蠔艮,目前一斤最貴可以賣到120元,而且還都被附近的酒店收去了!霸诤_吜邆鐘頭也就能捕上兩斤,能不貴嘛!焙犹捉值罎O民老徐說,小時候站在海邊到處都是,不過那都停留在了記憶中。在沙子口,跟漁民們說起“以前”,基本上都是在海邊一站,魚兒就圍到了腳底,而蹲下扒拉一會兒,蛤蜊就是一大把。
“青島海鮮八成來自外地”,這是不少水產商的說法,而官方也給出了“三成”的說法。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教授仲維仁表示,具體的數據實際上并不好統計,但是青島海鮮很多來自外地不假。
到市民餐桌的魚,到底哪些是青島自產的,哪些是從外地運來的?仲維仁介紹說,青島能自給自足的海鮮并不是很多,鲅魚大部分都是來自山東 、江蘇一帶海域,只有春季有一部分來自福建,八帶、黑頭、海參等基本能夠自給自足,剩下的海鮮基本都要靠八方“支援”。
“青島老百姓喜歡吃的偏口、舌頭魚、牙片,還有鱸魚、多寶魚,這些養殖的海鮮,青島基本不自產,都是來自萊州、榮成、龍口一帶!敝倬S仁告訴記者,野生的鯧魚青島也不多了,現在市民吃到的基本都是來自珠三角的養殖鯧魚,汕頭、珠海、順德是主要產地,鮑魚本地養殖的部分主要都流到了大商場,市民們平時去市場上買的則主要來自福建。
除了市場上的這些常見魚類,在島城的酒店內備受喜愛的魚類幾乎都是來自外地。仲維仁一一介紹:石斑魚主要產自廣東和海南,大黃魚主要產自福建寧德,河豚則主要產自唐山、江蘇揚中縣,美國紅魚主要產自福建……
網越支越低海底成荒漠
采訪中,記者得到了幾個數字:即墨市田橫鎮周戈莊上世紀80年代幾乎每戶人家都出海捕魚,如今千戶人家只有40多艘船;嶗山區2011年有大小漁船1400多條,2012年減少到800多條。沙子口街道十年前還有1500戶從事捕撈的漁民,如今銳減至300多戶。
漁業資源的衰退和“激進”的索取不無關系。拖網、圍網、張網、流刺網、籠壺……在記者的采訪中,漁民介紹了五花八門的捕撈方式。“這些方式很多是以底層魚類為目的,海底被拖了個遍,怎么還會有海貨呢。”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拖網和定置張網一直是近海海洋漁業捕撈產業中的主要漁具。這兩種作業方式的選擇性差,對漁業資源及其漁場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漁民捕撈上來的許多小黃魚、小帶魚只有1歲!爱a卵群體的低齡化,使其產卵量減少,造成資源補充量降低,最終導致漁業資源衰竭。”仲維仁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