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wǎng)報道“今年春汛,舟山漁場的小黃魚魚發(fā)特別好。我縣不少張網(wǎng)漁船的產值突破了百萬元。”嵊泗縣海洋與漁業(yè)局捕撈科科長王家齊日前告訴筆者這樣一個喜訊。
漁業(yè)統(tǒng)計報表顯示,今年1至5月,嵊泗縣小黃魚產量達7387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31%。而歷史上,該縣小黃魚漁獲量最高的年份是1965年,當年的產量為4166噸。這一豐產年景,距今已有42年!爸凵綕O場小黃魚形成規(guī)模捕撈量,說明久違的小黃魚汛又復興了。”王家齊高興地說。
小黃魚與大黃魚、帶魚、墨魚合稱舟山漁場的“四大魚產”。每年4至5月,在東海外海越冬的小黃魚集群向舟山近海作生殖洄游,形成小黃魚汛。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起,由于過度捕撈,舟山漁場的小黃魚資源急劇衰退,難以形成魚汛。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資源室主任周永東告訴筆者,舟山漁場久違的小黃魚汛復興,是國家采取多種措施保護增殖,多年養(yǎng)護大海的結果。
為修復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促進小黃魚資源增殖,國家相繼采取了設立小黃魚產卵保護區(qū)、劃定拖網(wǎng)漁船禁漁線等措施。尤其是1995年后連續(xù)10多年的伏季休漁,為小黃魚資源的恢復性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永東分析,今年小黃魚“豐收”,除了多年養(yǎng)護使小黃魚資源基礎好轉,還與今年的氣候、海況等有關。“今年春季天氣暖和,海水溫度比往年提前升高,有利于小黃魚等經濟魚類的繁殖生長。”
據(jù)專家估計,今年東海區(qū)小黃魚產量可能會突破15萬噸,其中浙江省漁獲量將占其中一半。
時隔30多年,又見舟山漁場小黃魚汛復興,這無疑將給漁民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但專家提醒:人們切不可忘記歷史教訓,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捕撈,過度利用資源,小黃魚資源將可能再次衰敗。
南方漁網(wǎng)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