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天,本報“巴掌大河豚魚干放倒3人”,其中一人中毒死亡,兩人輕度中毒,這已是今年以來福州發生的第三起河豚中毒事件。河豚魚再次“吞噬”人命一事,引發市民對有毒河豚的關注。
目前,這家涉案餐館已被查封,河豚魚干批發老板和廚師等都已被刑拘。福州市衛生監督所發文強調:將嚴查加工經營河豚者,各餐飲單位禁止采購、加工、經營、貯存河豚魚。
昨日,福州臺江工商部門在鰲峰查處一河豚魚加工黑窩點,現場查獲新鮮河豚魚1000多公斤。
據悉,福州市早已明令禁食禁銷河豚魚,可為何仍屢禁不止、事故頻發?在河豚魚背后到底存在怎樣的利益鏈?昨天,本報記者對這次河豚魚干中毒事件展開調查。
河豚魚干批發老板
和廚師等已被刑拘
福州臺江區瀛洲小學后門一家小餐館,就是這次因出售河豚魚干致人中毒死亡的餐館。昨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家小餐館時看到,店門緊鎖,細雨已將福州市衛生局貼在門上的封條打濕。“聽說就是在這里有人吃河豚魚干出了人命。”附近的群眾議論紛紛。
昨天下午,臺江瀛洲派出所有關人員表示,該餐館現已被查封,餐館女老板目前不知去向,餐館廚師等多名涉案人員現已被刑事拘留。經派出所查實,該餐館是從福州鰲峰附近的某干貨批發市場進貨的,涉案的批發老板目前也已被刑拘。民警順藤摸瓜,已初步查明致人死地的毒河豚魚干,源頭是福州長樂一家小加工廠,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河豚魚干玩“消失”
昨日,記者走訪了福州三橋附近那個干貨批發市場,出事餐館的河豚魚干就是從這里進的貨。
“沒賣了。”“你過一段時間再來,現在沒人賣那東西。”在該批發市場,幾名干貨店老板異口同聲地告訴記者,這一段時間肯定買不到河豚魚干。在記者追問下,一老板透露真相,“以前是賣過河豚魚干,可剛出事了,有人吃這東西死了,部門在查,大家都把貨收起來了,沒人敢賣。”老板還向記者表示,真想買河豚魚干的話過一段時間再來,“避過了風頭還是會有人賣的。”
在福州西營里市場等幾個農貿市場,記者同樣發現河豚魚干都“消失”了。一名水產品批發商告訴記者,在福州市場上,河豚魚干的銷售量是鮮魚的幾十倍,“敢吃鮮河豚魚的人畢竟少,絕大部分鮮魚都是被人收購做魚干。”
福州將嚴查
加工經營河豚者
昨天,福州市衛生監督所相關人士表示,針對福州近期發生的多起食用河豚魚干導致中毒事件,他們已對福州市場河豚魚銷售情況展開調查,結果出來后,將有針對性地采取檢查等措施預防河豚魚中毒事件的發生。
福州市衛生監督所現已發出通知要求:禁止加工、經營和食用河豚魚;各餐飲單位禁止采購、加工、經營、貯存河豚魚;加強對集貿市場和餐飲業的重點檢查,對非法加工、經營河豚魚或河豚魚干的單位和個人,或者群眾舉報發現的違法行為,一經查實,依法嚴處;違法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河豚魚干加工
利潤誘人
記者了解到,地下加工廠從漁民手中收購的河豚魚每公斤在5元左右,3公斤的鮮河豚可加工成1公斤的魚干,1公斤的河豚魚干折算成本價15元,而批發價卻可高達四五十元,高額利潤促使許多水產品加工廠偷偷從事河豚魚干的加工。
“所幸的是兩名輕度中毒的顧客目前已基本沒事了。”出事餐館附近的一名居民告訴記者,這家小店開在這里已有些年頭,“平常偶爾賣蒸河豚魚干,主要是用來下酒。”這位居民還不解地表示,“新鮮的河豚魚有毒不能吃,這誰都知道,但河豚魚干又曬又蒸后,怎么還有毒,還會吃出人命呢?”
福建人有吃河豚的習俗,河豚魚干一直以來有穩定的銷售渠道。
在采訪中,不少市民都表示,福州民間一直有食用河豚魚干的傳統,在長樂、連江、福清等沿海地區特別盛行,“有蒸的,有用紅糟煮的,以前老人家還說,用河豚魚干煮粉干,味道好養人。”
一名姓林的餐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河豚魚干在福州一些餐館、酒樓,甚至是高檔酒樓中出售并不是什么秘密,“首先是河豚魚干的口感要比其他魚干好,其次是顧客的好奇心理在作怪,大家都說拼命要吃河豚,可真正吃過又有幾個人。”
該人士表示,一盤250克不到的蒸河豚魚干一般售價在50元左右,好點的酒樓可以賣到80元到90元,吃的人不少。為此,買魚干的人也多,有些酒樓還經常一次幾十上百斤地買。
千余公斤河豚魚
出自一個窩點
N黃立東 葉晨丹
本報訊 昨日,福州臺江區工商局鰲峰工商所,在鰲峰支路170號一家無照加工河豚魚黑窩點,現場查獲新鮮河豚魚1000多公斤。執法人員趕到現場時,十幾名工人正對河豚魚進行破膛清洗,地面案板上已加工的河豚堆放得像座小山。
鰲峰工商所執法人員表示,河豚魚有劇毒,福州市早已明令禁食禁銷河豚魚。臺江區工商局與臺江區整規辦、區衛生局配合,將這批河豚魚進行無公害處理。
【專家提醒】
蘸醋吃河豚干,更會奪人命
省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記者,不少人吃河豚魚干都有蘸醋的習慣,千萬要不得,酸醋會阻止人體對河豚毒素的分解,加大人們中毒的可能。
“河豚魚干是美味,但最好不要去買。”該專家說,河豚加工需要遵循嚴格的工藝流程,比如一些河豚魚,非但皮膚、血液有毒,連肌肉也都有毒,這種河豚無論如何加工都可能奪人性命,這就要求加工者要分辨清楚何種河豚毒性大,何種河豚魚毒性小。而目前我省河豚魚干的加工還未開禁,任何一家從事加工的企業都未取得加工河豚魚的合法資格,產品的質量也就很難有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消費者還是要遠離河豚魚干。
專家還提醒,目前人們對河豚魚的食用還存在消費誤區:一是認為燒燉的時間越長越安全。而專家試驗表明,將河豚魚在130℃高溫下燉11小時,只能分解20%至30%的毒素。二是河豚魚菜肴上席后,廚師先嘗,以示安全。其實,人吃河豚魚中毒有一段時間,大約為半小時至40分鐘才有所反應,而且每個人的耐受力也不一樣,毒性發作的時間不一。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