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斤泥螺經過精深加工,市場價格是收購價的70多倍
“老板娘集團1994年創業時,做海產品深加工的企業還很少,我們的特色蟹糊裝在普通玻璃瓶里賣,還供不應求呢。”浙江省最大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之一的老板娘集團副總經理周碧輝說,“但這個行業進入門檻不高,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上百種品牌,競爭非常激烈。”老板娘集團從海產品深加工起家,2006年銷售收入達2.3億元,其中4800萬元來自海產品深加工。
據寧波市海洋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海洋漁業是海洋經濟的傳統產業,傳統的寧波市水產品加工以鮮活銷售和凍、干品初加工為主,近年來逐步向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產品轉化,開發了脫脂大黃魚、烤鰻魚、魚糜和魚糜制品、魚排等水產食品以及魚油等海洋保健產品,加工品種由20世紀80年代的八大系列近百個品種發展到現在的十二大系列數百個品種,極大提高了水產品的附加值。
周碧輝給我們算了筆賬:養殖戶將泥螺以每斤7毛錢的價格賣給收購企業,收購企業通過簡單的脫泥、腌制再以每斤16元錢的價格賣給深加工廠,老板娘集團精加工后,300克一瓶的黃泥螺要賣到30元錢一瓶,相當于每斤50元,比最初的收購價漲了70多倍;最知名的老板娘蟹糊,在市場上的售價是300克150元,而最好的膏蟹收購價每斤也只需60元錢,一斤四兩做一瓶蟹糊,成本僅為84元。“深加工確實很大地提高了海產品的價值,”周碧輝說:“老板娘集團一直堅持做海產品的高端市場。”1999年,老板娘集團參與起草了腌制品類國家標準及蟹糊國家標準。
老板娘集團每年從寧波、舟山等地收購1200多噸海產品,建立了“公司+農戶+科技+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解決了一大批海產品的銷路問題。像泥螺在北方地區少有人問津,在浙江卻是可口的小菜。“國內的海產品和農產品一樣,經常出現滯銷的情況,這時企業和養殖戶之間就不是單純的買賣關系,而是怎樣共患難的問題。”周碧輝說。
2000年寧波上千噸養殖大黃魚滯銷,2002年初大黃魚的價格跌破了8元/斤。寧波市相關科研部門緊急完成了“養殖大黃魚脫脂加工技術”,救活了整個產業。隨著脫脂大黃魚加工業的興起,2002年底養殖大黃魚的價格迅速回升到20元/斤左右。
據統計,2001年寧波水產品的加工能力還比較低,當年全市海水養殖魚類產量1.34萬噸,加工品僅350萬噸,僅占養殖總量的2.6%,遠低于一些漁業發達國家,成為制約寧波養殖業發展的因素之一。為此,老板娘集團聯合寧波大學、上海市食品科學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機構聯合投標“2003年度寧波市重大重點農業科技攻關項目————養殖美國紅魚、鱸魚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我們公司負責項目全過程的投資以及廠房、設備等建設,研制出了魚肉罐頭、糟醉制品、魚松等產品,”周碧輝介紹,“發展精深加工,將初級水產品轉變成衛生安全、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包裝精美的精加工產品,是解決美國紅魚、鱸魚等‘賣難’的根本途徑,當時我們通過這個辦法解決了1000多噸海產品的出路。”
據介紹,老板娘集團今后的發展目標是將海產品深加工做大作強,一方面公司設立了產品研制部,與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產學研合作,在已有100多個產品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另一方面統一品牌和專賣店形象,加大營銷投入,改變傳統的靠口碑效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