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剛剛獲悉,最近兩天,我市西海域、同安灣一帶海域陸續出現赤潮。省海洋與漁業局等權威部門稱,此次赤潮的生物優勢種為旋鏈角毛藻,為無毒藻類,目前尚無造成損失的報告。
5月28日,根據我省沿海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絡的報告,在廈門西海域公務碼頭至寶珠嶼發現赤潮,面積10平方公里,呈片狀分布,顏色為黃褐色。經采樣鑒定,赤潮生物優勢種為旋鏈角毛藻,為無毒藻種,到昨日為止,該赤潮面積已縮小到不足原來的一半,并有逐步消亡的跡象。
5月29日,監測部門又發現,在同安灣灣口至鱷魚嶼之間以東的海域也發現褐色赤潮,面積20平方公里,呈片狀分布。經采樣鑒定,赤潮生物優勢種為旋鏈角毛藻,為無毒藻種,目前尚未造成損失。相關部門已啟動赤潮災害應急預案,密切關注赤潮發展動態。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