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節慶搭臺,經濟唱戲;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口號或初衷,走進“節慶搭臺,勞命傷財;政績展示,經濟不濟”的怪圈,是許多地方這節那慶的普遍現象。記者近日參加江蘇省盱眙縣第七屆“中國龍蝦節”新聞發布會,卻另有一番見聞和感觸。
節慶辦出縣域的連鎖效應
繼前兩年盱眙把“中國龍蝦節”同時辦到浙江、上海等地之后,今年又將“中國龍蝦節”的主會場,從盱眙縣延伸到了本省的南京,外省的寧波,鄰近的上海,南國的深圳,北國的首都,六地聯辦。
有這個需求、有這個必要嗎?
首先是需求。在盱眙,從龍蝦養殖到“十三香龍蝦”美食,從龍蝦仁、整只龍蝦加工出口到甲殼素等深加工產品生產,都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境內宜養殖龍蝦水面高達24萬畝,年產量2萬噸到3萬噸;國內首家對外出口龍蝦仁、國內首創十三香龍蝦烹調技術工藝、國內首家生產真空小包裝龍蝦等多項“全國第一”均花落盱眙。目前,這個縣約有6萬農民從事龍蝦捕賣,年產值超過1.5億元,龍蝦調料加工年產值也達上千萬元。
2001年,江蘇省社科院經濟咨詢中心對南京市37000多家飯店調查發現,有40%的飯店在烹制盱眙“十三香龍蝦”。南京人一天能吃掉龍蝦幾十噸。大上海掛盱眙“十三香龍蝦”店招牌的,近年來呈幾何級數增長,有3000余家之多。
因為,這些地區和店家看中盱眙龍蝦的品牌。2005年,由商務部牽頭主辦的國際節慶協會評審認定的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節慶活動,“中國龍蝦節”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江蘇惟一。2006年盱眙縣與瑞典馬爾默市聯辦了第六屆中國龍蝦節,日本和韓國等多家國外媒體的記者來盱眙實地采訪,盱眙的“中國龍蝦節”已經開始走向世界。
龍蝦節的“紅色風暴”帶來了什么?縣委書記蔡敦成用一組數字回答記者的提問,盱眙在長三角聯辦龍蝦節,產生了巨大連鎖效應:80%以上的農產品銷往長三角,80%以上的勞務輸往長三角,80%以上的游客來自長三角,80%以上的招商引資項目來自長三角。
節慶辦得經濟的市場效應
“中國龍蝦節”究竟應該怎么辦?是政府包辦還是市場運作?盱眙人選擇了后者,并給自己立了兩條規矩:第一,民間主辦,政府幫辦;第二,要辦得經濟,辦出經濟!
為此,龍蝦節從誕生之始便走上了市場運作之路,運用廣告宣傳、節慶協辦、指定產品冠名權等市場化的方式,吸引企業贊助。龍蝦節各項活動的贊助商都是在主動宣傳和參與自愿的原則下提供贊助的。去年辦節賺了200多萬元,其中一大部分用于創立盱眙“龍蝦研究所”,以攻破人工繁養的難題。
今年組委會圍繞15個主題策劃了42項活動,而更能體現“點子創意”的是:繼去年龍蝦節走出國門,與每年舉辦一次龍蝦節的瑞典馬爾默市開展歐亞雙節交流活動之后,今年活動期間,還將與一批中國著名節慶互結友好節慶,共同發表《中國現代節慶盱眙宣言》。瑞典、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城市將有數十家酒店掛牌“盱眙龍蝦會員店”,并舉行相關活動,與主會場遙相呼應。
因為有了創意,龍蝦節成了各路商家爭相搶奪的廣告市場,政府不僅不花一分錢,而且今年龍蝦節尚未舉辦,通過市場化運作,已經有商家協辦和贊助費到位了。對此,多家品牌企業深有感觸。
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素明說,盱眙“中國龍蝦節”文藝演出是務實創新別具一格的“文化大餐”,今世緣不惜以巨資冠名本屆龍蝦盛會,實現借商貿平臺進一步擴大自身品牌影響之目的。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經濟學家洪銀興教授說:經濟學上有一種提法叫“注意力經濟”,也叫“眼球經濟”,盱眙創辦中國龍蝦節,就屬于這一范疇。盱眙的中國龍蝦節辦得很成功,產生了很大節慶效應,效果不容忽視。
節慶辦出經濟的富民效應
2002年龍蝦節過后不久,十多名個體工商戶到縣政府“集體上訪”,提出“一個擔憂,一個希望”:擔憂政府今后不再搭臺辦節;希望中國龍蝦節一年辦兩屆,春秋各一次。
這個真實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龍蝦節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擁護,得到了社會的支持。縣委書記蔡敦成說:“衡量節慶成功的重要標準就是看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只有立足于安民富民,讓農民參與進來,才能辦出品牌,辦出經濟!”
通過辦節的影響和拉動,小龍蝦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條,一年銷售3萬噸,產值達5億多元,全縣端“龍蝦飯碗”的已達6.5萬人。小龍蝦還直接拉動盱眙旅游餐飲業,年游客量從2002年的8萬人猛增到去年的165.3萬人,實現旅游收入6.2億元。僅農產品銷售這一塊,每年龍蝦節都帶動了10多萬噸稻米和面粉、5萬多噸水產品及大量畜禽銷往長三角地區。全縣從事龍蝦產業服務人員近10萬人,至少造就了本土200名以上的百萬富翁、10多名千萬富翁。
江蘇省政協原秘書長、農村問題專家吳對此評價說:一個縣,就是一個戰略單位,又是一個戰術單位。推出一縣一業,打出一個響亮的知名品牌,發展特色經濟,在產業塊狀積聚的基礎上推進縣域城鎮化進程,這是推動一個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