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是典型的底棲類生物,若長期生長在缺氧或底質污染的環境下,其活動能力會明顯下降,嚴重影響生長。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底質中的有機質在水溫升高后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還會產生各種有毒有害物質,造成河蟹夜間頻繁上岸爬草,并吐白沫,輕則影響生長,造成河蟹生長緩慢,規格偏小,售價低,重則導致河蟹缺氧泛塘,甚至死亡。其二,養殖池塘底質是改變河蟹體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河蟹體色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隨著生活環境改變而改變。蟹池底質以黃壤土為好,淤泥較少,養出的河蟹與湖泊養出的相似,“背青、肚白、毛黃、螯強,色艷、膏肥、肉香、微甜”。黑色底質養出的河蟹,甲殼灰黑,腹臍灰白并有黑斑,肉松味淡,不新鮮,肉質苦,售價低,所以定期使用底改和增加底氧,不僅能避免河蟹上岸爬草,黑鰓,纖毛長等現象,而且水質清爽,底質清潔,溶氧足,促進河蟹生長發育,降低餌料系數。
一、蟹底黑臭的原因
1、清塘不徹底、淤泥有機質較多、沒有暴曬池底等。
2、水位較淺,上下水位形成隔層池底缺氧。
3、放養密度高,投餌量大,殘餌糞便多。
4、經常使用聚合物類產品調水改底,有機物被吸附到底。
5、水草,青苔水生動物尸體腐爛趁底等。
二 、改良底質主要措施
底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質,水質的好壞是底質的表現,通常人們是通過水質的變化再知道底質的變化,改善底質是改善水質的基礎,病源通過池底的有機污染物生長繁殖,再通過水體擴散傳播。因此,養水先護底,養殖先培水,培水先培底,據筆者多年養殖經驗,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1、徹底清塘消毒、吊底暴曬。每三年將池塘過多的淤泥和殘餌清除復埂,作為田地有機肥料。另外,不吊底的池塘將水抽干讓光照暴曬,使土壤松動放出有害物質,同時再用藥物徹底消毒殺死病原體、寄生蟲、野雜草等。
2、提倡微生物改良底質,如解毒底改,凈水底改、增氧底改、補鈣底改等。但這樣要根據池塘底質情況,因塘而宜、因藥而宜、靈活而定。
3、科學種草、保護水草。水草在河蟹養殖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有機物,使重金屬含量不超標,同時能凈化水體,保持池塘水質清新。
4、加強日常管理,清楚池塘四周雜草和水體漂浮物及殘餌,經常注入新水源,使水體溶氧充足,有害物質分解快,不會產生有害物質,河蟹攝食消化吸收快,同時提高餌料利用率,降低餌料成本。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質調節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