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美蝦戰”硝煙又起。
美國商務部昨作出終裁,認定從中國、印度等5國進口的冰凍溫水蝦得到超額政府補貼,其中中國政府補貼幅度為18.16%,高于初裁的5.76%。
據此,美國商務部當天最終裁定,對來自中國冷凍溫水蝦征收18.16%的反補貼稅,而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商獲得的補貼額度由于不超過2%,免征反補貼稅。
10年前,美國對我國輸美溫水蝦曾進行過反傾銷,舟山水產品出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孟憲對10年前那一幕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2004年7月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初裁結果,決定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冷凍和罐裝溫水蝦進行反傾銷,對從中國進口的蝦征收7.67%至112.81%的反傾銷稅。這起反傾銷案是2003年12月由美國南方蝦產商聯合會提起的。當年12月7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除了湛江國聯水產獲得了零關稅,其他企業的凍蝦及罐裝溫水蝦都被美國征收27.89%至112.81%不等的反傾銷稅,平均稅率為55%。
次年2月,中國溫水蝦出口企業正式在美國訴諸法律途徑為自己平反。舟山華定水產有限公司是當時舟山的牽頭企業,代表浙江省蝦類出口企業參與反傾銷訴訟。
舟山檢驗檢疫局相關人士向記者回憶,這場跨國官司前期雖有政府支持,但由于參與該反傾銷行政復審法律程序較為復雜,訴訟過程漫長,同時每年另需上百萬元人民幣應訴費用,企業感到力不從心,最終并未打贏官司。
“關稅超過20%,企業在市場上就失去競爭力,那次反傾銷案中,中國輸美凍蝦受到重挫。”舟山一家水產品出口企業的負責人表示。那次反傾銷的直接影響是,浙江水產品企業幾乎全部放棄了冷凍蝦的美國市場。
省商務廳公平貿易局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證實,自從2004年美國對中國進口的冷凍溫水蝦進行反傾銷,省內幾乎沒有企業涉足這一市場。
受到美國“阻擊”的浙江水產品出口企業選擇了多條腿走路。此后,舟山冷凍蝦類在國際市場上另尋出路,除了傳統的歐盟、日本、韓國等市場外,還積極開發埃及、中東等地的國際市場。
“美國冷凍蝦市場很大,作為企業我們也不想失去,但是關稅太高實在沒辦法。”上述舟山水產品企業負責人稱,作為蝦消費大國的美國,市場上90%的蝦要依靠進口。2004年在我國輸往美國的蝦制品中,浙江貨源量占第二,而舟山市生產的蝦制品又占全省總量的六成以上。
史孟憲說,應對2004年那次反傾銷,被稱作是舟山市水產品出口行業協會成立以來碰到生死攸關的大事,協會專門成立了由16家企業組成的應訴工作小組,并通過招標聘請了專業律師。
根據有關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到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這是出口企業無法回避的一個事實。檢驗檢疫部門專家表示,面對反傾銷,企業不應訴就意味著丟失市場,唯有積極行動、有勇有謀才有可能贏得這場“戰爭”。在WTO這個大家庭里,要接受這里的游戲規則,善用這些規則來爭取自身正當利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