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8月的武漢,一片火熱。如果你此時來到湖北,好客的湖北人一定會請你吃紅彤彤又香、又辣、又鮮的小龍蝦,那味道,讓你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工作人員在出口小龍蝦生產企業監管
占據歐美大半市場
小龍蝦在湖北是“外來物種”。10多年前,就有精明的商人,發現湖北氣候適中,雨水豐富,特別適合小龍蝦的生長繁殖,這些精明的商人就用當地水生資源,野生寄養小龍蝦。還有一部分商人,引進沿海小龍蝦加工經營模式,將小龍蝦加工后,通過冷鏈物流出口,成功賺得大批外匯,掘得了“首桶金”。賺錢后湖北小龍蝦企業,不斷地投入資金滾動發展,目前,湖北小龍蝦企業生產設施國內一流,出口已成為湖北過千億元支柱產業,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的“湖北水產三艘航母之一”。
8月22日,記者走進湖北仙桃檢驗檢疫局,看到仙桃局一科人員都非常繁忙,他們僅有的3名檢驗員都在忙于接受小龍蝦的報檢、開展電子監管、打印出口證單、詢問企業生產過程的問題,可以說,全科人員都在忙于小龍蝦的出口檢驗檢疫工作。
仙桃局一科科長許一平向記者介紹說:“6月至8月,是仙桃轄區小龍蝦出口最繁忙的時候。今年,湖北地區小龍蝦產品出口形勢又創歷史記錄,高峰時,最多一天可出口50個貨柜近1000噸小龍蝦。”
陪同采訪的仙桃局局長王正建說:“湖北小龍蝦大多出口到美、歐、日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已形成年產值10多億元的大產業。現在,湖北小龍蝦在世界淡水小龍蝦產品市場擁有第一“話語權”,有世界的小龍蝦看中國,中國的小龍蝦看湖北的美譽。”
據統計:2012年,湖北小龍蝦出口1.77萬噸,創匯1.81億美元,占歐美市場60%以上的份額,已連續8年出口全國第一。預計至2013年8月底,僅仙桃地區,湖北小龍蝦出口量就達到1.21萬噸,創匯1.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

甲殼素深加工
延長龍蝦產業鏈
眾所周知,在傳統小龍蝦加工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的“三廢”物質。據統計,小龍蝦加工后,約80%的蝦殼成為廢棄物,以往這些廢棄物是一排了之,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容易引發工廠周邊群眾的矛盾和糾紛。
如何延長產業鏈,將加工后的蝦殼變廢為寶,是擺在湖北小龍蝦加工企業面前的一個難題。在檢驗檢疫局的幫扶下,湖北潛江華山公司從中看到了商機,公司自主開發的“甲殼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鹽酸鹽加工技術”等四項成果,成功地將蝦殼加工成甲殼素“軟黃金”,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8月16日,記者來到了潛江華山公司。按說,傳統的小龍蝦加工旺季季節已經過去,可華山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內仍是一派繁忙景象。他們在忙什么呢,原來,在華山公司新建成的甲殼素加工車間,工人師傅們正緊張地進行操作,而在廠房間隙的大空地上晾曬著的鋪天蓋地的“白色魚片”,也在太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就是經過去油脂、去蛋白后的龍蝦殼——甲殼素。
如今,華山公司投資4.15億元,占地300畝的甲殼素深加工二期工程——“年處理10萬噸廢棄蝦殼提取氨基葡萄糖鹽酸鹽與魚蝦加工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已竣工投產。年處理廢棄蝦殼從原來的2.5萬噸提升到10萬噸。年生產甲殼素可達(中間產品)4000噸,年產氨基葡萄糖鹽酸鹽(氨糖、鈉鹽、鉀鹽)粉劑2000噸,成為我國最大的甲殼素生產基地。

小龍蝦加工車間
持續發展蝦產業
“湖北小龍蝦產業要科學發展,解決苗種繁育,是關鍵。如果,小龍蝦苗得不到保證,就談不上出口蝦數量和質量”。仙桃局副局長胡正文如是說。為解小龍蝦苗種的問題,檢驗檢疫大力支持、幫助轄區萊克水產公司開展了苗種繁育,現已取得了成功,得到當地政府充分肯定,也為湖北小龍蝦出口提供了充足的優質原料。
萊克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被譽為湖北江漢平原小龍蝦產業的雙子星座之一。8月16日,見到萊克公司總經理鄭玉林時,聽到這樣一番話語:“如今,我公司已經建起全國規模最大的小龍蝦工廠化繁育基地,破解了中國小龍蝦所面臨的品種退化、蝦源短缺等產業難題,實現了人工誘導繁育小龍蝦蝦苗4億尾,滿足2.5萬畝池塘養蝦,1萬多名農戶從中受益。”
如今,在湖北江漢平原上,小龍蝦產業已形成苗種繁殖、加工出口、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完整產業鏈條。小龍蝦出口已經形成貨值超過1.8億美元、惠及150萬農民的朝陽大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