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國家標準委采納了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修訂建議,批準在實施藻類制品市場準入時采用“銀鹽法”檢測無機砷含量。在實施市場準入過程中,困擾我市乃至東南沿海藻類制品企業的一大難題終得以解決。
作為我國食用海藻主要產區,我市裙帶菜和海帶產量占全國產量的95%以上,年產值40多億元。去年,藻類制品被正式納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QS)監管。但在抽樣檢驗過程中,市質監部門發現,按照國家《藻類制品衛生標準》針對無機砷的第一檢測方法“氫化物原子熒光光度法”(簡稱“熒光法”)進行檢測,藻類制品無機砷超標率竟超過九成。一時間,全市200余家藻類制品企業如坐針氈。
使用合格的鮮海藻制成的干海藻產品、鹽漬海藻產品,為何無機砷嚴重超標?藻類制品無機砷超標率為何在整個行業如此普遍?為解決我市藻類制品市場準入問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會同市海洋漁業部門、市質檢所和有關專家,先后實地考查了我市17家藻類生產企業,對藻類生長海域水質和95個批次的藻類鮮品及藻類制品進行了檢測。
質監部門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市藻類生長環境和藻類鮮品的質量狀況符合國家標準,“大連裙帶菜”是營養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藻類制品無機砷超標是由于采用的檢測方法即“熒光法”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造成的。要糾正“無機砷超標”的假象,解決藻類制品市場準入問題,必須修訂國家關于藻類制品無機砷的檢測方法,使用更符合實際檢驗要求的“銀鹽法”作為藻類產品的檢測方法。
據了解,市質監局將依據新的藻類制品無機砷檢測方法,抓緊修訂我市《藻類制品市場準入現場審查細則》,快速推進我市藻類制品市場準入工作,協助企業盡快獲得生產許可證。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