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近年來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大愛。由于市場上銷售的海參大多為干制,因此如何發制海參也成了一門學問。一些餐飲單位為了保證海參的口感,私自用硼砂水進行非法發制。為了打擊此類行業潛規則,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首創食品安全潛規則信息分析系統,對214條食品安全潛規則信息,涉及食品27大類,食品安全危害(或風險)因素119個品種進行監控。到底該如何把好食品安全關,專家認為需社會共治。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基層執法員反映,市場上可能存在用硼砂發制海參的“潛規則”。其實,早在2011年,沈陽市就曾查獲一用硼砂發海的黑加工點。
據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處副處長周鵬介紹,近半個月來,市食品安全監管局在流通和餐飲環節共計執法抽檢海參46批次(其中流通12批次,餐飲34批次),抽檢餐飲環節海參發制水33批次,檢驗結果為硼砂“均未檢出”。
周鵬還表示,禁止餐飲單位使用硼砂發制海產品、加工食品,市食品安全監管局在未來工作中將通過快篩和執法抽查方式加強監管,發現一宗,嚴打一宗。
214條潛規則被監控
近年來,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意味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僅要和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做斗爭,還要用更大的精力和違法犯罪分子做斗爭。市食品安全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摸清食品行業的“潛規則”,特別對那些看似清楚、實際上不清楚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是實現食品安全問題精準打擊的有效方式之一。
因此,深圳市食品安全監管局在全國首推食品安全潛規則信息分析系統。據悉,該系統通過對輿情收集、日常巡查、監督抽查、風險監測等工作中的信息分析,已經篩選214條食品安全潛規則信息,涉及食品27大類,食品安全危害(或風險)因素119個品種,覆蓋農產品種養殖、食品生產、流通及餐飲服務各個環節,并進行了執法工作關鍵點標示、危害(或風險)物的添加目的及食品安全風險數據的分析整理,為食品安全監管和信息交流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記者在該系統平臺看到,使用著色劑將鴨肉染色冒充牛羊肉、不法分子銷售注水牛肉增加重量降低成本、鹵制熟食過量使用亞硝酸鹽改善色澤……市食品安全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當前我市食品安全潛規則信息分析系統的主要數據來源于歷史數據的分析整理,目前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局里已安排專門資金用于未來的相關工作,并將及時、主動地向社會發布相關工作進展。”
食品安全問題需社會共治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民生話題之一。市食安局副局長陳建民表示,通過監督抽查和日常工作中對“潛規則”的提前部署和事先防范,有助于提高監管工作的主動性,防范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食品安全風險。他認為,食品安全工作有待社會各方的積極參與,“要建立政府主導、企業自律、媒體監督、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體系。”對此,區人大代表賴嘉河表示,這必然是個好的做法,對食品安全監管有很大的幫助,給食品安全又加上一層保護膜。
人大代表楊勤對市食品安全監管局推出食品安全潛規則信息分析系統這一做法表示非常贊賞,他告訴記者:“這是執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食品安全監管局這次積極主動出擊,看得遠、想得透,落得實。以前我們說食品潛規則那都是虛的,重點是要各部門聯合執法,把工作做扎實,才能有效監控住這些潛規則,做好食品監督工作。”
對于食品安全監督,人大代表楊劍昌認為,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大監測力度、加大打擊力度、加大公開力度,讓老百姓知道誰家的食品可以吃,誰家的食品不能吃,不能含糊,不能做表面文章,也是時候化被動為主動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