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機遇當前,平潭水產業大有可為,但具體怎么“為”?
作為駐平潭站記者,我時常為難:外地朋友到平潭游玩后,叫我推薦一些當地特產,讓他們帶回去。帶什么好呢?水產是平潭最大特色,但平潭大部分以鮮貨為主,活蹦亂跳的魚、蝦等海鮮不方便長途攜帶,而方便攜帶的水產品加工產品又很少。
平潭水產業以遠洋捕撈、海上養殖為主,這兩部分更多時候是靠天吃飯,并且市場價格波動大。同時,全國漁業普遍面臨近海漁業資源枯竭的困境,遠洋捕撈成本越來越高,遠洋捕撈產值低下;隨著實驗區開放開發建設,近海海域養殖面積越來越小,海上養殖也越來越困難。
這時,就要看水產品加工了。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水產品加工要從原材料加工型向精深加工推進。平潭水產資源豐富,又有對臺區位、政策優勢,在遠洋捕撈、海上養殖發展日益困難的情況下,平潭水產業發展要積極調整業態結構,走水產精深加工路線,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水產品加工,品牌打造尤為重要。平潭水產業長期缺乏品牌意識,30多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基本上都是小工廠式生產,舍不得在品牌打造上多投入。品牌是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平潭水產業要做大做強,當務之急是涌現出更多自己的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