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09月06日訊近年來,近海漁業資源衰退、捕撈量萎縮的消息經常傳來,浙江不少水產品加工企業遭遇“無米下鍋”的困境。
不過,昨日,記者從浙江檢驗檢疫局召開的支持舟山群島新區發展政策發布會上獲悉,浙江在今明兩年將出臺一些系列新政提速舟山群島新區國際物流,其中就包括增加遠洋水產品的進口量。今后,越來越多的遠洋鮮活水產將從舟山通關入境,緩解水產品加工企業原料緊缺之急。
水產品快速通關讓加工企業“有米下鍋”
從印度洋上購買捕撈上船的金槍魚,運到舟山進行初加工,形成金槍魚罐頭半成品,再銷售到歐美、阿拉伯等市場……在舟山,有11家企業從事這樣的金槍魚加工,年生產能力已經超過10萬噸。
“這個產業在東南亞很發達,舟山是近年來剛引進的。但現在由于金槍魚原料供應明顯不足,一年出口的金槍魚罐頭半成品才2.5萬噸,這讓舟山金槍魚加工產業面臨嚴重的原料瓶頸。”舟山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張祖舜告訴記者,近海漁業資源衰退,捕撈量日益萎縮,加工原料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浙江出口水產品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為此,舟山檢驗檢疫局創新了公海過駁收購進口水產品的檢驗檢疫監管機制。同時,減少對自捕魚的抽批檢測率,以縮減通關時間,提升遠洋水產品的進口量。這項新政將惠及舟山100多家水產品出口企業。
以進口遠洋自捕魚為例,舟山檢驗檢疫局從批批檢測改為5個報檢批次抽檢1個批次,每年減少實驗室檢測費用約100萬元,有效地減輕了漁民負擔,加快產品進口通關。
以往遠洋海鮮一般是空運進入國內,現在舟山群島新區加速了水產品的通關速度,今后越來越多的遠洋海鮮將由海路登陸舟山。
14項審批權下月起下放舟山
為提高舟山口岸通關效能,從10月1日起,浙江檢驗檢疫局將下放14項審批權給舟山。
這些審批權限包括:出境水生動物養殖場、中轉場注冊登記;出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加工、存放企業注冊登記;出口其他活動物和非食用動物產品企業注冊登記;出境水果果園、包裝廠注冊登記;出境竹木草制品生產企業注冊登記;出境種苗、花卉種植地、加工企業注冊登記等。
浙江檢驗檢疫局副局長于洋表示,權限下放至舟山后,意味著舟山檢驗檢疫局可直接受理審批,減少了異地評審環節,可縮短備案周期,有利于企業提升競爭力。
目前,舟山口岸僅能進口以大豆、玉米、小麥為主的糧食,尚不能進口種苗、水果等農產品。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在今明兩年中,浙江將支持在舟山新區設立進境原木檢疫處理區和進境動植物檢疫隔離區,支持舟山口岸成為水果、種苗等動植物及產品入境指定口岸,拓展舟山群島新區的口岸功能。
此外,浙江檢驗檢疫局還將支持舟山新區利用海島自然隔離的地理條件,設立進口疫糧處理加工區;支持民營企業開展糧油產品儲存業務,協助其辦理有關手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