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青島市城陽區著眼于漁民增收和漁區繁榮的實際,全面提升漁業產業不放松,瞄準發展現代高效、生態、休閑漁業和海洋捕撈業,"四箭齊發",全面開花。日前,青島市有關部門推廣了這一做法。
第一箭,發展高效漁業,建設三大基地。城陽區先后建設了灘涂貝類、紫菜和海參三大產業化養殖基地,已成為北方沿海地區最大的條斑紫菜養殖基地。據有關部門介紹,該區灘涂貝類養殖面積達8萬畝,年產量22.3萬噸,產值9.1億元;紫菜養殖面積7000畝,產量7000噸;重點推廣的蝦池壘石養殖海參項目已發展到2680畝,產值近4000萬元。
第二箭,瞄準生態漁業發展,推進標準化生產。該區依靠漁業科技推廣,大力推進標準化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促進漁業產業升級。建立了全省首家專家工作站-青島貝類良種繁育養殖專家工作站,先后引進"菲律賓蛤仔大規模人工育苗技術"、"紫菜生態栽培與加工新技術示范基地建設"等多項國家"863"項目落戶,科技對漁業的貢獻率達60%以上。同時,還建立了"國家級貝類凈化與質檢中心"、"國家級菲律賓蛤仔原良種場"和漁業標準化監測站,確保全區水產品質量安全。目前,紅島蛤原良種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被農業部確認為無公害農產品(水產品)基地,7家企業被確認為市級無公害水產品基地。
第三箭,發展休閑漁業,實現繁榮增收。該區以"紅島蛤蜊節"為載體,大力發展休閑漁業,推動漁民轉產轉業,促進漁民增收和漁區繁榮。截至目前,蛤蜊節共舉辦四屆,累計接待游客60.8萬人,實現收入9500萬元,當地居民人均增收2500元。其中今年第四屆青島紅島蛤蜊節共接待游客19.8萬人,實現各項收入達3700萬元。
第四箭,貫徹"雙控雙上",穩定海洋捕撈業。該區堅持"控制近海上遠海,控制小船上大船"的"雙控雙上"方針,先后投入1.7億元,淘汰近海小馬力漁船1000余艘,更新改造大馬力漁船380艘,有效減輕近海捕撈壓力。同時,改進漁具漁法,動員漁民發展籠釣、垂釣、一船多具等作業形式,更新冷藏保鮮方式,提高捕撈產品的鮮活品比例和附加值。目前,全區漁業資源修復成效顯著,2006年放流對蝦7500萬尾,開捕后捕撈量達130噸,產值1575萬元,作業漁船平均增收3萬多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