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把發展現代漁業作為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促進傳統漁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1-7月,全省水產品產量343.4萬噸,水產品出口30.65億美元,全國第一;遠洋漁業企業25家,年底全省遠洋漁船將達400艘以上;完成10353畝池塘改造,漁港建設、漁業保險等民生工程順利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加大。
下一步,福建省將從八個方面入手,推動全省現代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構建水產種業體系。抓好特色優勢品種繁育推廣,形成一批規;N苗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及知名品牌。抓好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水產養殖良種覆蓋率。抓好種業技術創新,擴大水產種業創新和產業化規模。
壯大遠洋漁業產業。提升遠洋漁船裝備水平,拓展捕撈區域,推進外海、遠洋漁業新漁場開發,積極開發公海漁業資源。完善遠洋漁業產業鏈,打造集水產品精深加工、流通貿易、后勤補給、漁船維修、漁工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遠洋漁業基地。
建設現代漁業園區。在重點漁區建立國家級、省級水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加快建設一批水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支持建設50個省級標準化池塘養殖、淺海設施養殖、工廠化養殖等現代漁業產業園區。鼓勵建設遠洋漁業園區,支持建設福州市海西遠洋漁業產業園區。
實施漁業品牌戰略。培育區域品牌,力爭每個沿海地市具有1個以上區域特性的“水產名片”,鼓勵水產企業爭創國際品牌和省部級名牌產品。注重品牌運作,堅持走“企業主動、政府推動、產業拉動”的品牌創建路子,打響一批水產知名品牌。
強化漁業科技創新。開展水生動物病害綜合控制技術、新飼料源和無殘毒高效魚藥添加劑研究。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突破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通過“6·18”,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水產加工優化升級。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低值水產品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做大做強水產品加工
流通業,鼓勵企業上市融資,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高位嫁接等途徑,促進企業快速發展。提高外向水平,大力拓展出口市場。引進國外先進加工技術,促進企業產業升級。
保障漁業安全。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確保漁業生態安全。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確保不發生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完善漁港防災減災體系布局。強化遠洋漁業管理,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和涉外漁業處理機制。
落實支漁惠漁政策。加大漁業互助保險政策扶持力度,全省沿海60馬力以上漁船及船上漁工、水產養殖漁工做到應保盡保。創新金融扶持措施,建立漁業信貸與互保相結合的銀;訖C制,探索設立漁船擔保公司,創新漁船互保保單抵押融資、海洋漁業小微企業融資信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