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4月25日中午12時,又到了白洋淀養魚戶———安新縣大張莊村劉占會喂魚的時間。一把餌料投下去,圍欄內成群的魚兒紛紛游上來搶奪,原本清澈平靜的水面迅速波動起來。
看著歡快的魚群,劉占會高興地說:“今年春天白洋淀水質好,沒有出現死魚現象。”
每到冬末春初,都是白洋淀死魚的高峰期,去年3月份發生的大面積死魚事件,是情況比較嚴重的一次。經過認真調查,去年死魚原因表現在4個方面:天然水嚴重不足;水質受到污染;冰層化開時,上下層水體對流交換促使淀底淤泥中長期蓄積的有機物發生氧化,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部分水域漁業高密度養殖。
經過省和保定市對白洋淀歷時一年的污染綜合整治,目前,白洋淀及上游河流水環境質量狀況基本穩定,淀區水質明顯改善。4月份白洋淀水質監測顯示,污染物濃度大幅降低,已有部分水域水質達到或好于地表水三類標準。淀區內,多年不見的苲草隨處可見。當地百姓說,只有水質好時,這種水草才能生長。引黃濟淀工程緩解了白洋淀干旱缺水狀況。該工程調水從去年11月開始實施,為白洋淀補水超過1億立方米,淀區水位隨之上升,蓄水量增加。上游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白洋淀上游流域累計治污投入2.16億元。保定市共關停不穩定達標排水企業218家,每天減少廢水排放量10萬多噸。目前,97家企業經核查后恢復生產,121家關停企業仍在停產治理。同時,保定市還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安新、清苑、安國、涿州污水處理廠已投入運行。
為防止死魚事件再次發生,保定市加強對白洋淀及入淀河流的水質監控,指導漁民科學養殖。當監測數據表明水位過低、水質較差時,環保部門就向安新縣及下游的任丘市發出黃色預警,提醒并要求漁民將養魚網箱移出淀區。
盡管污染綜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但白洋淀面臨的生態形勢仍不容樂觀。總投資58億元的白洋淀及上游地區生態建設與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已列入我省環保"十一五"規劃,是"十一五"期間我省投資最大的生態工程。該工程包括白洋淀上游山區水土流失治理、林業生態建設和旱作農業建設、白洋淀綠色輸水廊道建設、淀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恢復"華北之腎"良好的生態功能。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