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晚,山東省泰安市有人點了一道飯店的招牌菜,身為飯店行政總廚的李鑫親自披掛上陣。
雖然這道菜的原料不過是8條不足15公分小魚,但是,這道毫不起眼的小魚竟然賣到了1000元。
顧客:“我是來自青島的,在我們那個地方吃過很多的海鮮了,我覺得這個東西雖然生長在淡水當中,但是超過我們的海產品那個鮮味,非常好。這個魚一條好像100元,挺貴的。”
8條外觀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的小魚,加上加工費竟然能賣1000元,這究竟是一種什么魚呢?
這種外表平凡但價格不菲的魚是泰山的獨有品種,叫赤鱗魚,它生長在泰山的清溪之中。因為生長在五岳之尊的泰山,而留下了許多傳說。相傳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禪,泰山赤鱗魚便是御膳中必備之菜。
李昌:“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到泰山上來,品嘗了這個赤鱗魚,便指名這個赤鱗魚每年都要進貢。”
然而,近年來,受到利益的驅動,一些人便到山上濫捕,野生赤鱗魚數量變的越來越少,2002年的時候一條10公分的赤鱗魚的價格就賣到了10元。2002年,一個叫李昌的農民看到這種魚越來越稀缺,并且因為生長在泰山,而有很高的知名度,便開始琢磨赤鱗魚的市場前景。
李昌:“隨著這幾年的旅游熱,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到某一個地區,它吃點特色產品,收集點珍奇的東西,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誰要是能抓住這個魚,誰要能把魚養起來,誰就能賺到錢。”
2002年中旬,李昌在泰山腳下建起了一個養魚場,從山東農業大學買了魚苗,進了水質分析儀和孵化恒溫等設備,控制魚棚的溫度,給赤鱗魚喂面包蟲。2003年4月,眼看著池塘里赤鱗魚能賣錢了,但事情的發展,讓李昌所有的期待在瞬間化為了泡影。2003年4月的一天早上,李昌早早地來到魚塘,但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
李昌:“就是魚池底下白花花的一片,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逐個池子看,每一個池子都有,最后統計了一下,那一個月死了將近80%,幾乎全軍覆沒。”
這件事讓李昌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對死魚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難道真是應驗了當地古人的一句老話?
在當地,有一句泰山赤鱗魚不下山的俗語,泰山赤鱗魚為什么不能下山這句話是怎么來的?是因為某種神秘的傳說,還是前輩人工養殖赤鱗魚失敗的總結?
岳永生:“赤鱗魚不下山,就是因為山下面的這個環境條件,特別水質環境達不到泰山自然的這個水質,這么好的水質,所以赤鱗魚下山以后,可以說就是不能生存。”
原來在很早以前,就有人試圖把赤鱗魚放到山下養殖,可是卻沒有成功。因為自然條件下,赤鱗魚生活在泰山海拔270-800米的山澗溪流中,泰山奔騰的溪流,使溪水的氧氣含量高,這樣的環境才能適應赤鱗魚的生存。那么,讓赤鱗魚下山,就必須營造赤鱗魚野生狀態下的生長環境,李昌用來養魚的卻是井水,井水的氧氣含量只有山泉的3分之一。
李昌:“從地下抽上來的井水,這個水,含氧量低,這個赤鱗魚,它的耗氧量比較大,它這個井水養的話,相當于這個魚長期處在氧氣不足的這個狀態下,容易生病。”
原來,李昌的赤鱗魚是因缺氧窒息,幾乎全軍覆沒。
這次的教訓讓李昌意識到,有好想法還得有技術,他想找一個技術全面的人管理生產,自己去跑市場,為將來的銷售作準備,他決定拉好朋友李衛山入伙。
李衛山:“因為我原來養過金魚,養了十幾年,包括熱帶魚,在養殖這個魚上有一定的經驗,所以他就去找我去了,我說考慮考慮再說吧。”
看李衛山猶豫不決,李昌不僅給他講各個飯店對赤鱗魚的需求情況,還詳細給他分析了赤鱗魚將來的市場前景,最終還使出了一招殺手锏。
李昌:“用實際行動,就讓他少投資,技術入股,用這種方法來吸引他。
面對李昌的一輪輪攻勢,李衛山也感受到了赤鱗魚的發展前景,2004年初,李衛山辭掉了工作,開始和李昌合作養起了赤鱗魚。
李衛山:“溫度必須要控制好,夏天的溫度不能超過26度,它的最適應溫度應該在17到22度,這個范圍最好的,冬天呢溫度不能低于3度。”
2004年5月,李衛山建議李昌修一條管道,把泰山的泉水從山上引到山下的養殖場里,并營造出流動的活水環境,專門用來飼養赤鱗魚。
李昌:“我們就重新選址,在泰山腳下,比較平坦的地方,選了十幾畝地,然后從山上引水下來,在河里建這個管道,從山上引水下來。”
有了泰山優質的水源做保證,赤鱗魚的成活率達到了90%。為了更好地把赤鱗魚做大。他們明確分工,李昌主要負責跑市場,而李衛山負責赤鱗魚的飼養。2005年,李昌的成品魚終于可以上市了,他把赤鱗魚的銷售對象定位于泰安的一些星級酒店,他覺得泰山是旅游名城,而赤鱗魚是泰山的特產,游客們也許一生只有在這里才能吃到赤鱗魚。
李昌:“在星級賓館去轉轉,和他們介紹介紹,放一部分宣傳冊,因為市場需求,有時侯賓館買不到魚,如果你宣傳,這個客戶主動的找到你的魚場來。”
李昌的判斷是正確的。由于赤鱗魚在當地的名氣很大,有成熟的市場消費習慣。把握了旅游者的消費特點,所以,李昌并沒有費很大的工夫,就把赤鱗魚推銷到泰安各個賓館。
李昌:“不用費很大的心思去賄賂一個客戶,或者給他一定的經濟回扣才能抓住市場,不用這些,因為市場有需求。”
雖然赤鱗魚的價格高,但是由于吃的人很多,經常處于供應不足的情況。現在,經常有賓館的采購員親自到李昌的養殖場來買魚。
記者:“今天買多少條魚?”
客戶:“30條吧。”
記者:“一條多少錢?”
客戶:“一條20元錢。就這么大的,20元錢。來泰山一年不一定來得了一次,他來了就要嘗嘗泰山特產嘛。”
現在,赤鱗魚成了很多來泰山游玩客人的必點之菜。
李鑫:“赤鱗魚是泰山上一種稀有的品種,也是我們魯菜系中八珍中的一種珍品。我們都是按條賣的,10公分以上的30元到50元。超過12公分到15公分的就要在80元到100元中間,大約一天我們要賣200多條。”
市場的強烈需求,加上李昌現成的養殖技術和養殖經驗,泰安市有近60戶農民也都養起了赤鱗魚,養殖的水面達到了3萬平方米,年出赤鱗魚60萬尾。
凌德福:“泰安市財政局每年拿出50萬元資金,對養殖大戶進行扶持,讓他們帶動農民致富。”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