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舟山日報訊,農業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遠洋漁船更新建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嚴格控制大洋性遠洋漁業生產規模,不再批準個人新建或購置漁船從事遠洋漁業,不再批準通過代理或掛靠方式從事遠洋漁業生產。
對此,市海洋與漁業局外經外事處負責人認為,這將給我市遠洋漁業帶來利好,更為下一步我市遠洋漁業整合要素、創新體制、提升經營層次、強化配套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遠洋漁業入行將設“高門檻”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市共計投入遠洋生產漁船400艘,預計年底可達430艘。今年1~8月份,我市累計遠洋產量13萬噸,同比增加20%。
近年來,隨著國家實施新一輪造船補貼政策,我國沿海各地紛紛加快遠洋漁業的發展,生產規模不斷膨脹。
相關資料顯示,1985~2010年,全國遠洋漁船為1600艘;而2011~2012年,我國新批遠洋漁船就達1300多艘。
產業短期內的急速擴張,不僅導致漁場擁擠、產銷脫節,而且引發從業人員短缺,生產成本上漲,魷魚、金槍魚等大洋性水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由此引發的后果,是遠洋漁業的豐產不豐收。
舟山被譽為中國魷釣漁業第一市。以秘魯魷魚為例,目前市場均價仍不到6000元/噸,低于6500元/噸的實際生產成本,面臨生產虧本的艱難局面。《通知》明確,加強對新建遠洋漁船的審核。除替代舊漁船外,各地不再受理新建金槍魚、魷魚、秋刀魚、公海拖網、公海圍網、印尼阿拉弗拉海作業漁船造船申請。“我國大洋性遠洋漁業經歷了前兩年過山車般的瘋狂,終于回歸理性發展。一定意義上,這是對已入行業者的利益保護。 ”該負責人說。
創新經營體制勢在必行
《通知》指出,不再批準個人新建或購置遠洋漁船從事遠洋漁業生產,不再批準通過代理或掛靠方式從事遠洋漁業生產。
該負責人表示,這為我市遠洋漁業今后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給予了政策導向。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我市遠洋資格企業發展到23家,數量占全省的65%、全國的20%,為全國地級市中最多。其中,以民營、掛靠代理方式為主的遠洋漁船,占到2/3,業內稱之“土八路”。
這一方式盡管具有生產機制靈活、漁民積極性高的競爭優勢,但各自分散經營、缺乏資金實力,生產配套不足,抗風險能力弱。
該負責人認為,整合要素資源、創新經營機制和體制,努力提高群眾遠洋漁業的經營層次和水平,顯得刻不容緩。“這幾年,舟山震洋發展有限公司印尼拖網項目的成功運作,給了我們很好的啟迪。 ”
據了解,該企業從2007年開始代理大連、福建的85艘印尼拖網漁船生產。 2012年又新建20艘印尼拖網漁船,構建新型遠洋漁業服務型企業,搭建遠洋漁業要素整合平臺。企業負責許可證書辦理、海上加油補給、運輸、船只修理以及魚貨銷售、融資貸款以及涉外事件處理和協調,漁民負責捕撈生產和人員安全。獨立核算,分工明確,既保持了群眾遠洋漁業的生產優點,又完善了遠洋漁業組織保障體系,實現了多方共贏,經濟效益明顯。
群眾遠洋漁業發展未來前景光明
近兩年,山東、福建、遼寧、深圳、寧波象山等沿海地區,紛紛把遠洋漁業作為重點產業加以扶持培育,并且面向全國,積極打造國內遠洋漁業配套服務基地,搶占我國遠洋漁業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
“目前,全國共有6家遠洋漁業上市企業,而我市尚無一家。這顯然與我市作為全國遠洋漁業龍頭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 ”該負責人說,我市多數遠洋漁業企業起點低,綜合經營不足。
“山東一些遠洋漁業企業通過依托綜合實力強大的大漁業集團,走集體發展模式;福建通過產業化經營,培育了一大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有機結合。福建省連江遠洋漁業在韓國成功上市,現市值達30億元。 ”
即便與南北差距明顯,但業內人士對我市遠洋漁業依舊普遍看好。據透露,國內一些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及財團已對整合我市遠洋漁業資源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有的開始著手研究并購方案,也有不少遠洋船東自發謀劃聯合組建專業銷售合作社,在規模化、組織化生產經營方面展開有益嘗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