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消費者在超市買凍蝦時,不知不覺中可能又當了一回“冤大頭”。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透露,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凍熟對蝦的包冰量應為凈重的15%到20%,但由于惡性競爭等原因,目前國產的凍熟對蝦包冰量已達到40%到100%。據測算,消費者買一箱包冰50%的凍熟蝦,比包冰20%的凍熟蝦多付費7.4元。
崔和在近日舉辦的“2013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啟動儀式”上說,凍熟對蝦為近5年投放我國市場的新產品,消費區域已遍布全國。近年來,由于惡性競爭等原因,許多小企業不惜通過增加包冰量,降低成本,擠壓大企業、好企業的市場空間,同時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據了解,由商務部支持,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攜手“中國零售業可持續發展圓桌”成員企業和合作伙伴舉辦的“2013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活動已經結束,為通過零售和消費引領可持續綠色生產,這次活動特別設立了“限冰令”主題,來自水產加工和流通行業的14家企業代表與水產協會一起簽署了“限冰令”承諾書。
凍熟對蝦“限冰令”啟動后,企業如何限冰銷售?怎樣才能徹底清除市場上不符合標準的凍熟對蝦?這次為什么只針對凍熟對蝦啟動“限冰令”,其他冷凍水產品是否存在過度包冰的問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王文華做客節目,發表他們的觀點和看法。
崔和:限冰銷售就是讓企業根據國家發布的標準生產凍熟對蝦,這個標準明確規定,冰的含量要低于總重量的20%。目前我們國家專門針對凍熟對蝦出臺了一個生產標準,而且凍熟對蝦在市場上銷售量非常大,所以“限冰令”先從凍熟對蝦開始推行。
王文華:這次“限冰令”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中國水產品協會第一次攜手共同來推動這樣一個主題,我們的目的是要借助市場和消費者的力量,引導生產企業特別是水產品的生產企業加快它們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步伐,也給生產者一個信心和動力。
崔和:包冰多,可能產品的保質期就要長一些,但是過度的包冰就是一種浪費,生產商的成本是要提高的。同樣重量的蝦包了更多的冰之后,實際上對消費者是利益侵害,生產者是把冰當蝦來賣了,他為了拉低價格,占據市場的份額,這種盈利模式是不可取的,是不可持續,更是不綠色的。
啟動“限冰令”的初衷一是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二是減少浪費,因為過度包冰浪費能源、水、包裝箱和勞動成本。三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比如說一個企業往北京拉100車蝦,按照標準生產是100車的蝦,包冰超過了50%之后,就變成了150輛車,這對環境、空氣質量都有好多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才啟動凍熟蝦的“限冰令”。
王文華:“限冰令”從消費者最熟悉、最喜好也最關注的凍熟對蝦這個產品開始,我覺得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綠色消費意識是一個很好的推動。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持續不斷的去進行,才能對消費者、老百姓有一個帶動性。
從我們跟零售商的反饋來說,大家對這個標準的執行還是充滿了信心。從零售商、采購商的角度來說,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提醒大家向更合理、更環保的產品采購方向去努力。未來通過零售渠道的采購給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產品,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帶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