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扇貝美味可口,但隨時會吃到肌肉癱瘓。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昨日公布,在荃灣楊屋道街市一個扇貝樣本中,發現含有高濃度的“麻痹性貝類毒素”(PSP)。吃數只后嚴重者會肌肉癱瘓,甚至呼吸停頓死亡,該署呼吁市民暫時停止食用扇貝。而月中曾有市民吃了購自同一街市的帶子后舌部麻痹,暫時未知兩者是否有關連。
當局不排除有更多人吃了毒扇貝,正追查有關扇貝的來源,而業界表示扇貝多來自內地。
該名53歲男子,在本月15日購買大量海鮮回家與家人“打邊爐”,在進食帶子后10分鐘,出現舌部麻痹徵狀,遂立即與家人停止食用。該男子沒有看醫生及入院,事后主動致電衛生署報告情,他現時已痊癒。
來自荃灣楊屋道街市
至于昨被食環署驗出含毒素的扇貝樣本,主要是該署在恒常監察計劃中發現。樣本來自荃灣楊屋道街市地下51號檔“明記海鮮”,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風險管理)莫天娜說,樣本的毒素含量高達每100克含1922微克,屬于頗高水平。
含量超美國標準23倍
根據本報從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網頁取得的資料,貝類海產樣本的PSP含量,若超過每100克含80微克的標準,衛生當局便要向公眾發出警告,因此,食環署今次樣本的PSP含量,已經超過美國標準的23倍。
莫天娜指出,市民只要進食小量,甚至數只,已有機會中毒。輕者出現口部、手腳麻痹及屙嘔等徵狀,嚴重者會肌肉癱瘓,甚至呼吸系統停頓,引致死亡。
輕者麻痹 嚴重可致肌肉癱瘓
莫天娜又說,中心正調查問題海產的來源,并到有關檔位銷?余下的扇貝,暫時未知有多少海產流出市面,由于問題扇貝的毒素含量高,呼吁市民暫時停止食用。
至于食環署會否就事件增加貝類海鮮的抽驗次數,她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政府一直有將貝類海產納入恒常監察計劃內,亦沒有透露今次抽驗的貝類海產數量。
她強調,有關毒素存在于天然海域,雙貝類海產一定存在此風險,即使將之徹底煮熟,仍不能消除有關毒素,呼吁市民每餐只吃小量貝類食物,以及不要吃內臟部分;小朋友及長者進食貝類海產時更要小心,若進食后不適,應即時看醫生。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說,根據過往文獻,貝類毒素含量每100克含80微克,已經需要跟進,中心亦參考這做法。一般而言,市民在進食毒貝類海產后,約數分鐘至數小時已經出現中毒徵狀。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