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如今,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各地政府也紛紛開始制定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抬高食用農產品入市門檻,設置“綠色壁壘”。這種“綠色壁壘”對于老百姓是一種保障,對于農產品生產企業來說卻是一種考驗。
日前,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函告,該省從今年5月1日起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屆時進入江蘇省市場銷售的蔬菜、水果、畜禽、水產等主要農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規定的質量安全標準。
江蘇省的一紙公文卻在杭州引發震動。比如,余杭區是浙江省重點淡水魚產區之一,2006年漁業產量達到50953噸,有許多水產品都是銷往全國各地,其中銷往最近的江蘇省的比重相當大。特別是溫室甲魚,全區有70多萬平方米的溫室面積、近2000萬只的放養量,其產品有60%以上銷往江蘇省境內。另外,商品黑魚也有不少是銷往江蘇省。江蘇省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出臺必將對該區的水產業造成一定影響。
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說:“要積極應對市場準入制度,就必須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識。”他表示,首先是要增強水產標準化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提高廣大農技人員、生產者、經營者的標準化意識、質量意識,這是漁業生產的重要環節。
“加強生產環節的管理和控制則更是關鍵。”有關技術部門將指導漁業生產經營者按照標準組織生產和加工,科學使用添加劑和藥品,推廣先進的魚病綜合防治技術,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魚藥和飼料添加劑品種。通過控制水產品生產環境,控制水產品生產過程中化肥、魚藥等投入品的使用,尤其是那些禁止施用的高毒、高殘留魚藥以及添加劑、激素等,控制生產技術的規范化操作,從而防止環境污染、水產品藥物殘留和其它有害物質超標,確保水產品安全衛生。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