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美國FDA再次以藥殘問題向我國水產品發難
叉尾鮰的麻煩有代表性
美國FDA于6月28日作出決定:鑒于近來多次在中國輸美水產品中發現違禁藥物殘留,FDA于當日起嚴查中國輸美水產品,包括叉尾鮰、對蝦、鰻魚、鯪魚和巴沙魚(越南鯰魚),已經到達港口的貨物全部扣留,直到進口企業能提供不含藥殘的有力證明為止;而從當天起,產自中國的上述產品也被嚴查,每一批貨物必須由中國出口企業提供明確的檢驗證明,才能放行。此決定一出,在行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珠三角:前景無法預測
周老板是珠三角地區較大的叉尾鮰收購商之一,對于此事的反應特別敏感。“這條魚現在相當麻煩,廣東(出口)停了以后,主產地湖北也跟著停掉了,沒辦法,我在廣東收到的魚只能到湖南去出口。”周老板略顯激動地告訴記者,“不過這是上星期的事,不知道這周會不會停?”
據他介紹,當前珠三角地區夠商品規格的叉尾鮰全部是去年初投的苗,達到1-1.5斤/條的很多,“但由于形勢嚴峻,我只能找(質量)好的樣板魚來收,量很少。”所以現在該規格的商品魚收購價格不跌反升,已經在塘頭可以賣到4.3元/斤。
對于美國FDA要求供應商提供能夠證明叉尾鮰等水產品不含違禁藥殘的證據,才允許進入美國市場,這樣做會否導致出口成本增加時,周老板表示暫時不會,“畢竟我們還是有質量好的魚,到那邊只要檢測認可就沒問題。”他同時強調,現在主動權在對方手里,基本上只能按要求來做。
曾生在惠州龍門的水庫養了400多箱的叉尾鮰,從5月開始,他的魚就沒人來批量收購,只能靠內銷。“目前積壓在網箱內的商品魚有近30萬斤,大部分都在1斤以上,內銷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曾說,現在每天只能靠減少投餌量來降低成本,正常一天要投約5噸飼料,現在只喂兩噸。“沒辦法,只能強撐,否則將血本無歸。”據曾介紹,像他這樣還有大量魚存塘的養殖戶不在少數,而且多是大規格的商品魚,這對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湖北:一切等加工廠報價
湖北省是叉尾鮰的主產地之一,嘉魚縣是湖北叉尾鮰苗種繁殖的集中地,往常的年魚苗銷售量在8-9億尾/年。7月2日,嘉魚的魚苗大戶彭經理在采訪中告訴記者,今年嘉魚的叉尾鮰魚苗銷售量下降得很厲害,只有5億多尾。由于去年湖北當地叉尾鮰的養殖效益很好,今年還新建了3家加工廠,年初的叉尾鮰苗種價格也很理想,烏仔一般在650元/萬尾,水花價格最高曾達到8分/尾。自從4月底,美國宣布對廣東叉尾鮰進行封殺,當地魚苗的銷售量開始出現下滑,過一兩個星期后,全湖北的叉尾鮰也停止了出口,行業內開始自檢。
6月28日,FDA做出嚴查中國叉尾鮰的決定后,水花價格更跌了2分/尾。有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叉尾鮰養殖的行情一再惡化,相當一部分苗商做出了毒苗清塘的舉措。
“現在養殖戶們全都沒了信心,有很多人不清楚事情的緣由,但無法賣魚的情況弄的人心惶惶。”湖北海大技術部的羅經理這樣對記者說。羅經理表示,就當地的養殖戶和飼料商來講,現在都在觀望,看加工廠的態度,各加工廠正在緊急磋商,等到7月15日,收魚的報價一出來,事情就可以初步見分曉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早期投苗的養殖戶已經有2斤規格的魚了,鑒于出口形勢的黯淡,魚養到商品規格的養殖戶都選擇了本地市場,現在超過半斤以上規格的塘養魚在當地市場能賣到4.5元/斤,網箱魚價格在5.2元/斤。而在4月底封殺叉尾鮰消息出現以后還未投苗的養殖戶紛紛選擇了丁桂、江團、雜交鱘等別的品種。
據了解,去年加工廠收魚的價格是5.0-5.2元/斤,出魚的價格在1.9-2.0美金/磅,今年出口的價格估計不會大變,但收魚的價格就難以預測。羅經理表示,從FDA對衛生質量的要求來看,技術上的標準是完全可以滿足的,根據計算,要再加2-3個檢測項目的話,成本會增加幾分錢/斤,養殖戶可以承受。他說,曾有加工廠報出4元/斤左右的收購價,按照這樣的價格,養殖戶每斤魚要虧損0.6元多,這是不可能接受的。現在,全行業的焦點都集中在7月15日加工廠的報價上了。
封殺不僅是質量原因?
對這次事件,汕尾市五豐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黃經理接受采訪時說,該公司原計劃今年進行叉尾鮰加工的項目,但自從4月底美國FDA封殺廣東叉尾鮰后,這個項目就一直不敢做了。由于該公司是一家專營羅非魚出口美國的企業,黃經理對美國近來的一系列封殺措施表示擔憂:“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隨時有可能對我國的羅非魚也采取的同樣的貿易措施,這對我們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看到這方面的形勢后,我們也在積極拓展歐盟及國內市場。”
東莞利成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也面臨同樣的困境,5月初到現在沒再收過一條叉尾鮰,全部做羅非魚了。“原以為只是針對叉尾鮰,而且時間不會持續太長,但沒想到的是,事態進一步擴大化,大有繼續蔓延之勢。”該公司溫經理對記者說。
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陳文就此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FDA這種單方面的做法屬于一種貿易壁壘,但同時也承認國內在水產養殖方面存在一些不規范的行為。“我們在應對FDA檢查上確實很重視,也很完美,養殖戶的安全意識也有所提高,但在大生產上有些東西并沒有完全改變。”陳站長說。
陳站長表示,我們在出口水產品被查的事情上,損失很慘重。近年來,漁業主管部門也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水產品可追溯試點、漁藥處方制度等,但一條合格的魚從養殖生產到流通、加工、再進入消費者口中被多個部門分隔開來管理,很難保證各環節的質量安全。
“以漁藥處方制度來說,相關法律法規都屬于畜牧部門管理,而我們只能從基礎做起,管理好養殖生產環節,要保證最終質量的阻力較大。”陳站長如此說,他認為就當前的現狀,要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只有開展跨部門、多方面合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記者在這次采訪中了解到,業內對于叉尾鮰出口潛在危險的擔心已不是一天兩天,對此的擔心甚至大于出口量巨大的羅非魚,由于美國基本沒有羅非魚產業,卻有為數眾多的叉尾鮰養殖和加工企業。更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次封殺叉尾鮰事件,并不是技術和質量問題那么簡單。
出口受阻,往日賣魚的情景已難再現。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