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去年,圍繞山東蓬萊市海參育苗產業情況我們先后進行了兩次全面調查和分析,指出我市海參育苗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相應的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及時報告當地政府領導參閱,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批示,為領導進行宏觀產業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轉眼一年時間過去了,前不久我們組織人員對當前我市海參育苗產業又進行了一次專題走訪調查了解,結果發現本市育苗產業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苗參(1000頭/斤)價格持續走低,長時間保持低價位運行態勢。據監測,由九月高峰時180.00元/斤,降至目前60.00元/斤,降幅高達66.67%,據分析有可能出現長期不振的跡象。相關專業人士指出,以目前市場價格出售苗參,育苗企業連本也保不住,不僅無利可圖,而且可能出現潛虧,前景令人十分擔憂。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國內育苗產業擴張無節制,導致當前苗參價格一蹶不振
據了解,2011年之前蓬萊市海參育苗產業,尤其是春季育苗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來講,對全國苗參價格行情具有一定的決定權和發言權,基本上主導國內苗參價格的走向,獲利匪淺。近兩年來,受利益的驅使,我市的周邊地區和國內沿海一些省市開始大規模擴張建設海參育苗基地,許多企業和私營業主無節制開始介于育苗產業領域從中牟利,逐步導致我市海參育苗喪失行業優勢,加上近兩年本市育苗規模不斷擴大和管理技術落伍,產業工人外流現象嚴重等等,是導致當前苗參價格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二、社會需求海參飽和,育苗產業發展受限
據監測,從部分海參經銷商處了解到,近幾年國內海參銷售價格也開始出現下滑的狀態,證明社會對海參需求度處于一定的飽和狀態,致使國內育參企業對參苗的需求呈現大幅下降態勢,參苗價格下滑在所難免。
為此,首先我們建議廣大育苗從業人員認清產業發展形勢,調整思路,積極面對當前發展困境,適度縮減育苗產業的規模,提升參苗的育苗質量,積極規避市場風險和減少損失是上策。其次是海洋漁業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并長期堅持對育苗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多為他們及時提供國內外市場參苗養殖供求信息情況,全面提高我市育苗從業人員的科學管理水平,降低育苗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把我市育苗產業后續發展做大做強打好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