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從江蘇省農科院獲悉,富營養化的藍藻是巨大的資源庫,其中含有的氮、磷等是優質的生物肥料。眼下,江蘇省農科院正在進行太湖藍藻綜合利用研究,使之“變廢為寶”。
江蘇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韓士群介紹說,藍藻含氮量高達10%左右,含磷量也近1%。1立方米藍藻可生產4公斤氮,相當于8公斤尿素,加上生產沼氣的收益,綜合利用1立方米藍藻的總收入可達50元。他們已成功將藍藻制成優質生物肥料,可以很好地取代化肥。目前,這項成果即將在太湖邊進行中試,一旦項目取得最終成功,可解決太湖周邊40萬畝土地的肥料供應問題。
據介紹,目前藍藻利用的最大“瓶頸”在于打撈困難。藍藻是單細胞生物,一般由100多個藻體聚合成氣泡,打撈時很容易造成氣泡破裂而無法收集。為此,已經專門研發了一套高效的打撈工具,將收獲藍藻干物質的比例(指水中含藻量)從過去的1%提高到了5%,效率大為提高。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