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沉寂十年的青銅峽庫區萬畝鹽堿灘上,如今天津寶坻區漁業合作社投資近5000萬元,引進的南美白對蝦、俄羅斯鯉魚正在養殖。去年,來自京津塘地區的水產商進駐青銅峽市,將鹽堿灘改造為“綠色”漁村,從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60元。
寶坻區漁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河龍說:“沿海漁業產業帶正面臨水域污染威脅,許多養魚能手不得已到西北尋找發展平臺。青銅峽庫區濕地是一塊天然‘綠色漁村’,青銅峽產的無公害南美白對蝦空運到首都、上海和天津等地,附加值增值兩倍。”與李河龍先后來的,還有北京、天津、浙江、上海等地20多名在漁業方面頗具影響力的技術員、專家、老板。該市水產站站長劉瑾冰說,這些水產商漁業“大拿”掌控著首都、上海市場25%%的水產品訂單,取得韓國等國水產品出口資格。青銅峽水產品由此強勢搶灘沿海城市。據悉京津塘等地的漁業開發商已將庫區小西河入口兩側天然濕地通過有計劃漫水,恢復蘆葦、蒲草等自然水生植物。全市已有2.2萬畝荒地被天津等外商改造為全國重點水產基地。今年,市上以庫區濕地回收、唐西干渠合并等為契機,吸引外商建設“綠色漁村”,新增綠色水產面積2.3萬畝,是前20年開發面積的總和。4月28日,記者徜徉在天津秀河漁業科技公司魚堤,淺灘蘆葦隨風起伏,水鳥吟唱游魚嬉戲。公司李姓負責人介紹,他們按照“上林下漁、以漁改堿”生態漁業思路,共實現漁業經濟產值近1.2億元,為“四水”產業貼上了綠色標簽,西北最大健康水產養殖版圖清晰可見。
青銅峽今年拿出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京津塘客商發展“四水”產業,對連片開發200畝以上的養殖戶,每畝補助80元到100元。目前,京津塘水產客商在該市建成100畝以上的綠色“漁村”80多個,青銅峽市也被農業部命名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場、縣),15種水產品達到國內無公害指標。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