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近日發現一批帶有致病菌——李斯特菌的進口鱸魚。昨日下午,記者從業界獲悉,廣州鱸魚多來自珠三角,未發現感染李斯特菌的個案。有關部門表示,最佳防治方法是慎食生冷食品。
一批進口鱸魚
驚現致病毒菌
近日,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順德口岸從來自阿根廷的進口冰鮮鱸魚肚中檢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這是冷藏食品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不慎食入達到一定劑量即會造成中毒。對于這批問題鱸魚,廣東省檢驗檢疫局已封存等待處理。
有關部門提醒市民,防止李斯特菌中毒的最佳辦法是慎食生冷食品。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溫度最好達到70℃持續2分鐘以上。冰箱食品最好加熱后再食用。
廣州銷售鱸魚
多來自珠三角
昨日下午,記者從廣州最大的水產市場——黃沙水產市場獲悉,該市場的鱸魚沒有進口的,因為珠三角就是一個大的鱸魚養殖場。同時,珠三角鱸魚進入黃沙水產市場后要進行抽樣檢查。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抽樣檢查項目不包括本次發現的致病菌李斯特菌。
隨后,記者又從廣州最大冰鮮魚市場——廣州魚市場了解到,該市場多銷售珠三角沿海一帶出產的內地鱸魚,這種鱸魚冰鮮處理后凈重僅四五斤,進口的鱸魚一般從深海打撈上來,每條凈重高達10多斤,“所以僅從外觀上就能大致分辨出內地鱸魚和深海鱸魚”。
該市場檢測站鄭站長還透露,經他手檢測的一般進口深海鱸魚“沒有產自阿根廷的鱸魚”,但“不排除阿根廷含李斯特菌的冰鮮鱸魚流入內地市場”。
進口鱸魚太大
商家不愿入貨
昨日下午,記者以食客身份分別致電廣州成記海鮮酒樓、南海漁村等酒樓,均沒有發現有從阿根廷進口的鱸魚出售。其中,南海漁村表示:“沒有進口鱸魚出售”;廣州酒家表示不會近冰鮮鱸魚,“活魚肉質鮮美,市民更中意吃”。
肉菜市場方面,東川新街市負責人劉偉文表示,該街市僅有1個淡水魚檔口賣鱸魚,貨源主要來自廣東湛江等周邊地區。據介紹,一般肉菜市場都不會出售深海鱸魚,“每條魚重達10多斤,市民烹飪不方便,每斤20多元,一條魚要價上百,很少有市民買來吃。正因為銷得不好,批發商也就不會花錢從國外進口深海鱸魚了”。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