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深圳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昨日確認,前日在深圳灣出現的大面積海水變褐情況,是今年爆發的最大一次赤潮。據了解,前日爆發的赤潮,從西部通道到赤灣海域呈不連續分布狀態,總面積大約50平方公里。
技術人員表示,由于此次赤潮帶毒,市民應避免吃該海域出產的海魚,更不能下海游泳。
面積估計有50平方公里
記者昨日再次前往蛇口碼頭區域回訪,發現前日爆發的赤潮仍未退去,而且面積有所擴大。與此同時,香港海域前日爆發的赤潮,昨日也再度擴大,香港政府昨日宣布,屯門以及青山灣等6個海灘發現有赤潮,港府提醒市民不要下海游泳。
深圳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昨日也前往蛇口碼頭區域進行檢查。
監測站周博士表示,經他們在現場調查取樣,確認發生在蛇口海域的異常情況為赤潮,赤潮分布區域為西部通道海域到赤灣一帶,整個赤潮呈不連續性分布,估計總面積有50平方公里。在今年發生的數次赤潮中,這兩日出現的面積最大。
據了解,此次爆發的赤潮種類為環溝藻赤潮,此類型赤潮產生毒性的可能性非常大。周博士提醒稱,由于此次赤潮帶毒,市民不能吃附近海域出產的海產品,更不能下海游泳,以防中毒。周博士表示,目前深圳海域正處于休漁期,且該片海域已經沒有漁排養魚,所以市場上出現該區域海產品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是那些在海岸垂釣的市民要小心,不能吃釣起來的海魚。
大梅沙此番未現赤潮
根據監測站的觀察,此次赤潮只出現在西部海域,包括大梅沙在內的東部海域目前還沒有發現赤潮爆發情況。
周博士預測,如果近兩日出現降雨,海岸的赤潮就會消退,但如果天氣轉好,赤潮又有可能繼續發生。周博士說,由于爆發區域沒有海魚養殖業,所以不會帶來大的經濟損失,相反,赤潮會對沿海景觀和市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因為藻類在死亡時,會散發臭味,市民聞后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深圳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表示,近幾個月來是赤潮的高發期,如果沿岸市民和游客發現海水出現異常情況,請立即提醒監測站,以協助他們進行跟蹤調查,監測站電話:83628616。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